首先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如今的小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习作素材就在身边,无处不在。但是,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对这些鲜活的素材熟视无睹,所以出现小学生习作最大问题——没内 容可写。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因此,在实际教学 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小学的语文课本中经常有让学生写小动 物、自然景物、场景等的习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如观察的时间、方位、顺序以及 抓住事物的特点等。只有先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才能使学生 “独具慧眼”积累习作素材。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时,要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细心体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习作素材自然如泉涌。 其次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小学生的习作归根到底就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 话。那么,连话都说不完整,意思都表达不清楚的小学生,很难想象他的习作会有质量。因 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如“看图说话”、 “说一说”、“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有,除语文教材中的方式外, 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可以采取故事会、班队会、活动 课等形式。学生会“说”了,习作自然会写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就提高了。
第三要教学生会“想”。这里所说的“想”,即包括想象,又包括回想。小学生正是 异想天开的年龄,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掘学 生的智慧和灵感。
习作不可能每一次都是先观察再习作,多数是看到习作要求,再回想起合适的素材, 加上自己的再加工、再创造而成的。这种素材的时间有长有短,在学生的记忆中各不一样。 教师要教会学生“想”,选择合适的素材,加上适合的想像。教师可以教学生利用“身临其 境”的方法,如“这件事的主人公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还可以利用故事会等形 式,展开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像一些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等,这样既可以发 展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要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它也是习作 的基础。有了丰富的阅读量,学生的习作自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 选择好的图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除了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外,也可利用语文课堂指导学 生阅读。一篇好的文章,教学过程结束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创 造,再拓展,可以利用一些访写、改写、体会等形式进行再加工。教学生有了质和量的阅读, 无论从习作的内容、形式上都会获益匪浅。
总之,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语文教师要从“看”、“说”、 “想”、“读”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定会下笔成文, 语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