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步骤13: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

      高考作文写作步骤  13: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   

        知识要点:     

        1、说明文是以  说 明 为 主 要 表 达 方 式 来 介 绍 说 明 客 观 事 物 或 事 理 的 文 体 。     

        2、说明文按照  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  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  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而按照不同的说明对象,又  可以分为说明事物和说明事理两类。   

        3、所谓“事物”,  就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包括人、事、物。向读者介绍一个人(包括自己)、一个集体、介绍一  种 程 序 、 一 种 现 象 、 一 种 物 体 , 都 属 于 这 种 类 型 的 说 明 文 。     

        4、所谓“事理”,  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  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作事理的说明。     

        考试说明:     

        说明文的运用  范围相当广泛,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论交流思想、介绍情况,常常要用到说  明文。这里着重谈谈普通说明文的写法。   

        1、必须抓住特  征   

        所谓特征,就  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主要  标志。要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活板》介绍我国古代的印刷术,  就当时说:“活板”这种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是“活”。因而文章在介绍中自始至终抓住了这  个特征,把活板的印刷历史、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介绍得十分清楚,使读者有了确切的了  解。能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主要取决于作者对事物有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这就  要求在寻找事物的特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该事物进行仔细、深刻的观察;二是要进  行认真比较,只有比较,才容易发现事物独特的一面。例如《玉雕<三奔玉马>》写了  三匹马的姿态:前面的一匹黑马:“三蹄腾空,回首后顾,神态略显紧张”;中间的一匹白  马:“体态轻盈,前两蹄蹬着地面,后两蹄蹬着两块玉石,奋起若飞奔状,尾巴好似一团白  云浮在空中”;最后的一匹黑马:“嘴唇紧闭,把头高高地昂起,四蹄蹬在玉板上„„脖子  上的鬃毛一律竖起”。三匹奔马,各有各的特点。作者正是通过观察、比较,抓住了它们的  特征,才写出了这篇成功之作。   

        说明事物表面  上的特征,只能是读者对事物外部的特征获得印象;说明事物本质的特征才能是读者进一步    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在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后,接着根据沙漠的  特点指出:它逞强施威的“武器”是“风”和“沙”,“进攻的方式”是风沙袭击和沙丘移  动。我们采取的抵御办法是“培育防护林”和“植林种草”。但这只是守势,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文章接着指出,“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是水”,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进军就  会取得彻底胜利。这就指出了“风沙”、“植林种草”和“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  就说明了征服沙漠的本质问题。可是,为什么过去人类长期受害,却没有能征服沙漠呢?这  是因为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这就进一步从社会  方面说明了问题的本质。说明文只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才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比较深刻  的认识。   

        2、合理安排顺  序   

        事物大多是具  有复杂性的,必须从多方面去介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是将  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的根本保证。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顺序,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1)空间顺序。  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进行说明。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  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一般采用这种顺  序。《玉雕<三奔玉马>》,由前到后,一一介绍三匹马的姿态,用的就是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  是指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  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如《看云识天气》中有一段描写天气的变化,由晴转阴,由阴转雨  (雪)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天空的云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也变化着不同的形态:卷云——  卷层云——雨层云。就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3)逻辑顺序。  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  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因此,说明文作者在考虑  文章思路时也必须符合这些认识规律,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正确地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过程,同时又能适应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  因素,共写了三段:第一段说,“首先是纬度”,第二段指出,“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第  二个因素”,第三段指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这个层次顺序的安排,  就是由主次决定的。   

        以上说的是三  种较为常见的说明顺序。应当指出的是,不要把这三种安排顺序的方法看成固定的格式。事  物是千变万化的,人们的认识是多角度的,说明的顺序经常随着说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是  允许的,也是正常的。总之,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文章才能脉络分明,层次清楚,  使读者一目了然。   

        3、选择说明方  法   

        说明事物的方  法很多,常用的有:   

        (1)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把那些容易与之相混的对象同它区别开来,叫下    定 义 。 如 “ 统 筹 方 法 , 是 一 种 安 排 工 作 进 程 的 数 学 方 法 ” 。     

        (2)分类别。  把被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叫分类别。如《食物从  何处来》把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和方法划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类,然后分别说明。     

        (3)举例子。  举出实例进行说明,使内容具体化,叫举例子。《中国石拱桥》通过介绍赵州桥和芦沟桥,使  人 们 具 体 了 解 中 国 石 拱 桥 的 特 点 , 用 的 就 是 举 例 子 的 说 明 方 法 。     

        (4)列数字。  用准确的数据说明事物的某些方面,这种方法叫列数字。如“笔全长 13.5 厘米,笔身约占  3/5,笔帽约占2/5。顶端的活动小枢纽能自由伸出和缩进,像个乌**,长0.7 厘米,笔挂长  3.9 厘米。”(《我的圆珠笔》)   

        (5)作比较。  就是通过比较说明事物和事理。例如《苏州园林》中,用苏州园林建筑的不对称与我国古代  宫 殿 和 近 代 的 一 般 住房 的 对 称 进 行比 较 , 突 出 苏州 园 林 的 自 然之 美 。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之间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  性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形象准确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  形特征,这句话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7)画图表。  有时,单用文字说明难以做到明确、具体,这时就可以用画图列表的方式加以补充,这种方  法叫画图表。《统筹方法》一文就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8)引资料。  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我们怎样选择  说明方法呢?这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而定,因为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正确地说  明事物。   

        4、语言描述准  确   

        说明文的语言,  和其它文体一样,都讲究用词准确,表述明白,这是写好各类文体章的基本要求。但是,说  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文章的语言又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主的  一种文体,无论是解说事物,还是阐明事理,都必须讲究科学性,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老老实实地说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既不允许虚构夸大,哗众取宠,也不允许艰深晦涩,  佶屈聱牙。这样,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简洁明了,质朴无华,也就是语言要“平实”。     

        不过,讲究平  实,并不等于推崇呆板。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  面孔来说话,说明文也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为了将事物解说清楚,将事理剖析明白,  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形象些;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说明需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说明文的语    言也可以活泼些。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做到“平实”与“生动”的和谐统一。     

        语言的平实与  生动,主要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体现。不同色彩的词语,不同特点的句式,不同形式的修辞,  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除此以外,表达方式的选择,说明方法的运用,乃至结构形式  的安排,对文章风格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13—1]我们的  校园   

        导思:这是一  篇说明学校整体结构和布局的说明文,重点是交代清楚校内各建筑物及其他事物的准确方位。     

        1、要说清楚方  位,必须有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选择一个观察点,由远处作整体、概括介绍。接着由远而  近,变换立足点。进入校门后(或楼门),或由东至西,或自下而上,或从外至里,对校园情  况作有序说明。   

        2、在介绍中要  特别注意有点有面,详略得当。一方面对能够体现校园特点的每一组成部分都要介绍到;另  一方面又要有重点介绍(如本班教室)。一方面给读者展现出明晰的整体校园结构图,另一方  面又对校园独特的地方有深刻的印象。   

        3、本文如能配  以图表说明,效果更佳。   

        [13—2]向你推  荐(书刊、影视作品)   

        导思:这是一  篇概述性说明文 ,目的是 让没有读过 或看过作品 的人对作品 有所了解。     

        1、先介绍清楚  有关作品的情况,诸如作者(导演、演员)、出版(出品)年月、出版社(制片厂)等等。     

        2、再是对有关  作品内容的分析、评价,诸如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优劣、成功或失误,同社会的联系及影  响等。   

        [13—3]中国的  钱币   

        导思:本文应  以时间为序,介绍中国钱币的发展历史。   

        1、文章可从中  国最早的钱币——贝壳入手,接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种不同形状的钱币,然后介绍秦统一  中国后的通用圆形方孔钱即“通宝”。这里应该详写,因为它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流传了将近  2000 年,成为中国钱币的主要形式,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同时还应补叙其制作工艺。     

        2、接着可介绍  与“通宝”同时流通的“金银锭”和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样文章眉目清楚,结构井  然 有 序 , 读 者 可 比 较 明 确 和 准 确 地 获 得 古 钱 币 的 有 关 知 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