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115)云南玉溪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作文题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两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一组:

   1.范仲淹《灵乌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2.《世界人权宣言》: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  版„„的自由。

   第二组:

   1.中国古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网言网语:网络谣言危害甚广,造谣传谣不是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的前提是客观表达。

   3.生活现象:蛤蟆日夜不停地叫,口干了,舌头也疲劳了,  可就是没人听;公鸡黎明按时啼叫,人们听到它的叫声后,就开始了新的一天。

   同学们,在当今这个言论自由度很大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言  论”?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  外),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18.(1)【立意解说】第一组材料表明:“言论自  由”是人的基本权利;第二组材料表明:追求言论自由,也要客观表达、善意表达,也要表  达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立意应侧重:a,辩证地认识言论自由;b,分析言  论自由的意义;c,探讨如何把握言论自由的限度,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言论环境。

   注意,侧重点是自己如何去“言”,而不是如何对待别人  的“言”。

   (2)【评分原则】

   ①最佳立意(57 起): a+b+c(三方面都谈到)。

   ②一等立意:(54 起):a+b 或a+c 或b+c(谈其中两方面)。  

   ③二等立意:(48 起):a、b、c 三方面只谈一方面。

   ④三等立意:(42 起):偏离(扩大、缩小、转移)话题,  谈“自由”、“批评”、“如何面对他人言论”等相关话题;或一味批判而没有建设性意见,  一味罗列社会现象没有分析。

   ⑤四等立意:(36 起):谈与材料基本无关的话题。

   ⑥等外立意:(0—36):抄袭、套作、残文、观点荒谬反  动、含有人身攻击或侮辱性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