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百题训练系列之现代文阅读(3)

  高考考点百题训练系列之现代文阅读 

   第三辑

   (二十一)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息  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  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剪径者。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是来  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代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此种脚步  声。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但两里路我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  里坐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也要“闻鸡  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  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  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  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  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  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  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  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奇  妙的声音:有慷慨陈词,也有窃窃私语;有无病的呻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  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穿过  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  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  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目中的地。

   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  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  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豪言壮语,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  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  见的力量在向前推。很难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流通滚滚,  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种  各煦的风,一股清冽的水穿过了心头。好像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好像又回到了孤寂的时候。  仔细听听,还是那从前的脚步声,悠闲而有些自信,只是声音变得更加轻微,还有疲惫之意。  是的,我从乡间走来,走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当然会失去原有的弹跳力,  可它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眯也就聊以自慰了。我不会希望那脚步把我送  到我心目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  跋涉?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  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  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    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  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  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  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  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  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  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选自《北京文学》,有改动)

   1、文章开篇写现实亲历的一场惊骇,又写了少年读书时代为自己脚步声所惊吓的回忆。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分析“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的原因是  什么?(5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提到那脚步声永远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心中的目的地”是什  么?为什么送不到?(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轻时的脚步声与现在的脚步声各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一句话的含义。(4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

   古老阳光的末日

   汤姆·哈特漫著  马鸿文译

       ①大约900 年前,欧洲人和亚洲人发现地下的煤矿并开始燃煤。煤  就是古时植物垫的最表层——储存了三亿年之久的阳光;经由燃煤,人类第一次能够使用那  些在远古储存下来的阳光能源。

       ②煤的开采减少了他们对当时阳光的依赖,使他们能铲掉更多的林  地以转为农地,因为他们已不再完全依赖树木作为热源。愈来愈多的农地可以生产更多的食  物,因此世界人口就从公元1000 年左右的5 亿,增加到公元1800 年时的10 亿人口。

       ③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我们的祖先从此刻开始依赖地球  的阳光储蓄户头。周为可使用数亿年前储藏的阳光,他们开始在食物、热源及其他物质上,  消耗比每天照在地球上的阳光所能供给的更多的资源;人口增长也超过人类只使用当时的阳  光来作为能量及食物来源时地球所能负荷的量。   

       ④如果我们祖先过早地用尽了煤,大自然就会接手控制他们的人口  数。相反地,我们的祖先又发现了另一种可攫取的“银行户头”,另一种古老阳光的积蓄:  石油。石油是数亿年前沉入海底的植物体因陷于地底下受到压力而形成的。

       ⑤石油,另一种被捕捉的阳光,约在1850 年,于罗马尼亚第一次被  广泛使用;而真正的盛行,则始于1859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泰特斯维尔发现石油时。当时  的世界人口仅10 亿出头,所赖以维生的根本来源,包括进入农作物和动物牧料的新鲜(即当    时的)阳光,以及供燃烧开采自欧、亚、北美洲地底的煤而挖出的古老阳光。

       ⑥石油显然不止是一种燃料,进入20 世纪以来,阳光储存的消耗更  大了。石油可用以生产人造纤维(尼龙、人造丝、聚酯)、建栖身之所的树脂,以及(几乎可做  任何事,包括为这本书打字的键盘)塑料。因为可直接用石油制造衣服,放羊的牧地和棉花田  的需求减少,于是更多的非食物农地便可转为生产食物。

       ⑦食物供给的大跃进,使得世界人口猛增。1987 年时的50 亿人口,  已使人类成为地球上总质量最大的生物物种;而于1990 年左右,我们成为数量最多的哺乳类,  甚至超过鼠类。就代表地球所有可用的食物与能量总和的“净初级生产量”而言,40%以上  为人类所消费,此外,我们还使用了50%以上的淡水资源。换言之,地球上其他每一种植物、  动物都得为被人类剥夺之后所剩无几的资源而你争我夺。

       ⑧我们已造成了一个资源过度开发而且拥挤的世界。之所以如此,  乃是借由消费古老阳光,将之转换为现代食物,再以这些食物供养更多的人。

       ⑨如果没有古老阳光的使用,地球所能维持的人口数约在2.5 亿至  10 亿之间,也就是在石油与煤发现之前地球曾供养的人数;也就是说,若失去了石油与煤,  50 亿人口将会饿死。

                  ;         (摘自《古老阳光的末日》,上海远  东出版社,2005 年1 月)

     1.对文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约900 年前,欧洲人和亚洲人发现地下的煤矿并开始燃煤。

       B.人类第一次能够使用阳光能源。

       C.人们能铲掉更多的林地以转为农地,已不再完全依赖树木作为热  源。

       D.世界人口就从公元1000 年左右的5 亿,增加到公元1800 年时的  10 亿。

    2.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古老阳光”下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老阳光”是人类第一次使用那些在远古储存下来的阳光能源。  

       B.“古老阳光”是约900 年前,欧洲人和亚洲人发现煤矿并开始把  它当作能源。

       C.“古老阳光”是约在1850 年,于罗马尼亚第一次被广泛使用的  石油能源。

       D.“古老阳光”是约900 年前和约1850 年,人们先后发现的煤和  石油能源。

     3.下面对“世界人口猛增”的原因推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A.煤的开采——减少了对当时阳光的依赖——铲掉更多的林地以转  为农地——食物供给的大  跃进。

       B.使用那些在远古储存下来的阳光能源——在食物、热源及其他物  质上消耗比每天照在地球  上的阳光所能供给的更多的资源——食物供给的大跃进。  

       C.发现地下的煤矿并开始燃煤——发现石油并开始作为能源——食  物供给的大跃进。

   D.石油的发现和使用,用以生产人造纤维(尼龙、人造丝、聚酯)、建栖身之所的树脂,  以及塑料——可直接用石油制造衣服,放羊的牧地和棉花田的需求减少——更多的非食物农    地可转为生产食物——食物供给的大跃进。

    

    

    

    

    

    

    

    

   (二十三)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黑  白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  的柔波上。打湿了鱼鳞瓦风火墙草顶屋吊脚楼,打湿了衡山庐山峨眉山雁荡山,打湿了太湖  洪湖洞庭瑚鄱阳湖,打湿了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温庭筠的青衫。梅  子黄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南方的雨啊。在江  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我们看见严凤英赤脚在青草池塘畔“打猪草”,那清甜婉  转的黄梅调让人想起南方的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

   雪总是落在赭黄色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陵黄土塬下、边关烽火  台上。覆盖着平遥老宅草原敖包黄土窑洞四合大院,覆盖着天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覆盖着  渭河黄河塔里木河绥芬河,覆盖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战袍、苏武的额发、成吉思汗的  墓草。大雪满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黄河静无声,飞雪连天射白鹿——这是北方的雪  啊。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苦难生命的呐喊,如暴  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

   温暖湿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纺丝绸,富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  子佳人多如鸳鸯蝴蝶。南方文人显得轻薄小气无病呻吟,总是和秦淮八艳红楼裙钗之类的红  粉佳人藕断丝连。那李煜做了一国之君,把所有的心思全花在吟风弄月捏弄三寸金莲上,这  样的国岂有不亡不破之理?

   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光,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风不调雨不顺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雪  上加霜,恶劣的生存条件造成了强硬的民魂。只有狂风才吹得起猎猎大纛,只有苦难才塑得  出坚毅筋骨。北方的男人站起来顶天立地更多的是硬汉,那些在血河里沉浮在沙场上拼杀的  男儿出人头地成了杀人如麻的一代枭雄,发生在北方冰天雪地里的故事哪一个不令人荡气回  肠,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  历史。

   在北方的餐桌上,北方男人的好胃口又一次让我目瞪口呆,手抓肉扯羊腿地饕餮(传说中  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作纹饰,称为饕餮纹)之后,一个个还端起比脑袋还大  的家伙再吞两碗羊肉泡馍,然后拍拍手走向风雪迷漫的大漠,去对抗风沙一样粗粝的生存。  而南方的男子吃什么呢?米饭,豆浆、牛奶——我身边那些离开空调、私家车、银行卡就没法  活的上海男人更是吃巧克力甜点,品法国干红,然后用纸巾拭净嘴角,挽着衣香鬓影的漂亮  美眉去看《花样年华》。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结果,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南北温差。当西伯利亚冷空气  横扫中国大陆便是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落红殆尽黄叶萧萧,这便是冬天。立春以后  南方沿海湿润季风以持久的恒心一点一滴地向北方反攻,进入盛夏。但紧接着北方寒流开始    频繁活动,一阵阵清凉秋风是它们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队”,紧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无情冷  漠的“百万大兵”,不久又将占领南方。

   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走着骆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  孔雀与凤凰。北方的黄河像男人,是龙的子孙;南方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黄河长江  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为,  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

   1.仔细阅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找出最能表现“南方落雨”和“北方落雪”不同特点的两  个动词,分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4 分)

    最 能 表 现 “ 南 方 落 雨 ” 的 特 点 的 动 词 是             。

    最 能 表 现 “ 北 方 落 雪 ” 的 特 点 的 动 词 是             。

   2.作者对“南方落雨”和“北方落雪”作了比较,请你归纳后回答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比较的?(6 分)

   3.第五段中,作者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他有什么理由 (6 分)

   4.最后一段文字对全文来说,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6 分)

   (二十四)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  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和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  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  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  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  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  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  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  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  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  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  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  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  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  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  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 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  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  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  和谐社会"的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  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  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  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节选自《百科知识》2005.4)   1.根据原文,下列对"  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    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  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  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  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2.下  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  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  会必然发展和谐。   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  一特定现状而言的。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  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   3.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  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  的奋斗目际。"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  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  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即时发现影响  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  展的轨道上来。

   (二十五)

    

   (1)父亲是3 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  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  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2)家里  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  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  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3)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  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  "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  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  不知所措起来。   (4)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  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  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5)"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  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6)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  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  健脾糕,吃了开胃。"   (7)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  "这5000 块钱是我卖猪攒的,都攒3 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  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  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  回去。   (8)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9)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  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  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  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10)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  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  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

,但我    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  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门,  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  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1).第1段中"  张 婆 以 为 是 盲 流 , 喝 斥 他 走 开 " 表 明 父 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b  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bs  p;                      _(3 分)   (2)、第 1 段中"这  一 夜 很 晚 还 听 见 父 亲 辗 转 反 侧 的 声 音 " 表 明 父 亲  __________________          &n  b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bs  p;                       _(3 分)    2.第3段"  妻"的"交代"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bsp;            &nb  sp;               ;                    3.第4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  作 用 ? ( 6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n  bsp;                             4.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  的 表 达 效 果 有 什 么 差 别 ? ( 5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六)

   宣德青花瓷

   刘润民

   ①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其  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明代与其他各朝的青花瓷  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被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典范。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②宣德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    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  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  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③当时宣德皇帝和皇后对艺术品具有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艺术方面的发展,  除了瓷器外,宣德朝的铜器、雕漆及织绣等,俱也成就辉煌。

   ④宣德青花常见的有:盘(敞口、撇口、折沿、菱花口),碗(撇口、花口、墩式、鸡心式、  合碗、卧足碗、十棱高足碗),瓶(梅瓶、玉壶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委角瓶、天球瓶),  罐(蟋蟀罐、盖罐、出戟盖罐),花盆(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壶(梨形壶、执  壶、茶壶、僧帽壶),洗(花口洗、卧足洗、菱花式洗),砚滴,花浇,钵,盒,三足炉,八方  烛台等。除此之外,当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造型模仿西亚地区的金银器和陶器,如花  浇、鱼篓尊、盘座、折沿盆等。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均为分段  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  小件器物造型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⑤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细砂底,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  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有模仿橘皮纹,  但没有开片,釉中气泡密集,大小不一。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  同而决定使用哪种钴料描绘哪个部位的纹饰。从宫中传世品来看,以进口料描绘为主。这种  进口青料来自波斯,叫苏麻离青(亦称苏泥勃青)。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与国产料不同的  是,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所以呈色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  釉中,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  凸不平,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被视为无法模仿的特色。

   ⑥宣德青花纹饰上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犷的画  法,装饰上渐趋疏朗,规矩中富于变化。注重从自然界选取素材。植物纹有:缠枝莲、番莲、  束莲、枇杷纹、牡丹花、菊花、栀子花、百合、灵芝、牵牛花、石榴、荔枝、海棠花、山茶  花、宝相花、射干花、松竹梅、葡萄、瓜果、桃、西瓜等。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  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描绘非常流畅,自由活泼,画  法布局多样,讲究变化,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动物纹有:龙(团龙、海水龙、龙穿莲、  龙穿花)、凤、鱼、麻雀、海兽、狮子等。宣德龙纹描绘在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  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人物纹,由于受青花原料易晕散的限制,  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有:仕女、吹箫引凤、婴戏图,仕女常是和庭园楼阁组合描画在一起,  如仕女游园、赏月、拜月等。海水纹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现,也最为擅长,多是用作辅助纹  饰,采用写实手法描绘,海水起伏翻腾,汹涌澎湃,有气势。另外梵文、藏文也开始出现于  青花瓷器上。综观宣德青花纹饰,其取材范围广泛,绘画讲究气势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

   ⑦名声显赫的宣德官窑青花,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  被后人推崇。自明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仿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二朝,  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不仔细对比辨别,极易混淆。

   (选自《文史知识》01.1,有删改)

   1.宣德青花瓷器,之所以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⑤两段,分别从□□和□□两方面,介绍了宣德青花瓷器的艺术风采和特色。

   3.宣德青花瓷器纹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 全 文 内 容 理 解 不 正 确 的 两 项 是   (       )   (      )

     A.中国历代的青花瓷器,是中国瓷器的典范。

     B.用进口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

     C.宣德青花的纹饰比元代纹饰,由繁密变为疏朗。

     D.宣德官窑烧制的青花瓷器,是专为宫廷提供的用瓷。

     E.明代青花瓷上的龙纹描绘,数宣德年间的最富有生气。

   F.康、雍两朝仿制的青花瓷水平很高,不易辨别真伪。

   5.从全文内容看,青花瓷器在明代得以极大发展的原因,除了帝王的“浓厚兴趣”外,还  有哪些原因?请逐条写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七)

   绝交的诗意

   留白

   ①绝交是个耐人寻味的举动,它必得满足的一个条件恰恰跟它的结果构成反对。千金易得,  知音难期。朋友该是人世间最能给人安慰和温暖的东西之一吧,何以先“交”而后“绝”之?  不用说,那原因一定很复杂,其情感也势必很激烈,而绝交的诗意也正在于此。

   ②古人耿直,乃好绝交。《论语》里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友  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易》也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可见先秦时代对友谊的好处已经颇有会心,尽管最爱研究君子与小人分野的孔子,还时常有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叹,但总的来说还不失为“温柔敦厚”。到了汉代,绝交的举动也  随着人的内在自我的日益觉醒而火药味渐浓。这一时期断交的故事颇为不少,但把绝交当成  天大事写进文章且青史留名的,东汉的朱穆要算第一人。品行很方正的朱穆,有感于一个叫  刘伯宗的朋友“一阔脸就变”的丑行乃愤而与之绝交。他写了一封绝交信历数刘伯宗阳奉阴  违的事实,还附了一首绝交诗云:“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饥则木揽,  饱则泥伏。饕餮贪汙,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风,谓凤无德。凤之所趣,  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诗中朱穆自比为__________,斥刘伯宗为__________,  骂得好不痛快!事实证明,朱穆果然开了一时风气。蔡邕在《正交论》里有“疾浅薄而携贰者  有之,恶朋党而绝交者有之”的话,说的正是当时的盛况。后来南朝梁代的刘孝标甚至还写  过一篇《广绝交论》为朱穆隔代声援。

   ③这其间,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管宁割席”了。因为朋友华歆在锄地时发现一片金子并  将其掷出去(说明他眼里还是有金子),又在同席读书时被窗外车马经过的喧闹声所吸引而  “废书出看”(说明他不甘寂寞),管宁就把好好的一张席子一刀两断,说:“子非吾友也。”  在这则故事中,有一个在场的道具——席子,还有一个不在场的利刃——剪子或者刀。正是  这一点,使管宁的绝交行为在其绝交性上超越了朱穆。撇开管宁在今天肯定交不到朋友的推  断不论,那把看不清形制的刀具躲在历史的暗处闪闪发光,的确晃得我们这些现代人睁不开  眼。

   ④有一段日子,我一直迷恋着那些绝交的故事。我常常想到另一个更为经典的案例,故事    的主人公嵇康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奇文《与山巨源绝交书》里,  魏晋之际最“酷“的美男子嵇康显得有些小题大做。读过这封绝交信的人都难免会犯嘀咕:  老朋友山涛推荐的官儿你可以不做,可也犯不着“绝交”啊?绝交就绝交吧,干嘛又把人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