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历来让中小学生头痛。费时多、效果差不说,老师还常常感叹学生无话可说,学生更是埋怨作文枯燥乏 味 。
其实,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即使目不识丁的山民村妇,说起一件事情来也往往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记录下来稍加修改,可能就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既然“我口说我心”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我手写我心”应该也不会太难。但是,写作课却难倒了众学生,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写作课把学生限制得太“死”了,学生还没有想到说什么,就被那些写作的清规戒律束缚住了,全然没有了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如何破解写作教学这道难题?随笔化作文。
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时、随地、随形、随意。所谓“随时”是指学生的写作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所谓“随地”是指写作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阅览室里、电视机旁、床头、餐桌上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作文本上。所谓“随形”是指文体不受局限,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也不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所谓“随意”是指在内容上不受局限,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可以描写所见所闻,议论时政热点,透视个人心灵,就像个人博客,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学生可以充分地表现自我,彰显个性。
随笔化作文解放了学生,他们感到作文不再神秘,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落在纸上,既可以与别人交流,也可以自我欣赏。由过去的“为老师写”变成了“为自己写”。写作不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当年的李白、杜甫,写作不是为了发表和考学,而是记叙所见所想,表达个人的观点。随笔化作文使写作课返璞归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随笔化作文排除了束缚,排除了教条,排除了虚假,学生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 对 人 生 的 点 滴 感 受, 是 对 真 情 的自 然 抒 发 , 是对 生 命 的 热 爱追 求 。
随笔化作文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学生的文笔未必多么优美,思想境界也未必多么高尚,但确是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想法。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学生的真诚吗?我们不是提倡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吗?我们不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吗?通过随笔化作文,我们正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表达的机会。
随笔化作文是一种无序与有序相结合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下的写作是无序的,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目的是放得开,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不怕“胡说”就怕“没的说”。但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是有序的,基本的教学步骤是读、评、改、展。学生首先在小组内或班内宣读自己的随笔作文,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学生根据大家的点评进行修改、扩展,一篇小的随笔作文变成了一篇比较规范的大作文。在课堂上,教师不仅点评学生的作品,有时也朗读自己的随笔让学生评头论足。写作课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有时候,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现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训练。比如教学重点是训练人物肖像描写,教师不但推荐一些肖像描写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欣赏模仿,还让学生现场描写同学、刻画老师。特别是有的教师敢于“引火烧身”,让学生当场口头描写自己的肖像和性格。学生对教师的描写也力图惟妙惟肖,不乏善意的讽刺之词,引得全班哈哈大笑,老师也不在意。随笔化作文写作能够让学生不再为写作而发愁,让随笔化作文为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走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