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积累中考作文素材

   中 学 生 如 何 积 累 中 考 作 文 素 材       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哪里?  我们说,它就在生活中,在阅读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就能让作文充满真与  情;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就能使作文词句畅达,妙语连珠。    一、生活积累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那么,  如何进行生活积累呢?    1、  多观察。观察,顾名思义,“观”为看之意;“察”是  体察,即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观察之意。观察决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听一听、闻  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的角度说,  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    我们  每天都和人打交道,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对于这些人,我们能否用几句话就说出他们的  特征呢?大家都经历过春夏秋冬,能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四季之景呢?要做到这一点,就  需要细致的观察。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观察  要注意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  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此外,还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的观察等等。    2、  多参与。艾青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  和宝藏。”所以,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而且从生活中获取  的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  此,同学们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宣传、劳动、比赛等等,从  中体验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  往由于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3、  多  思索。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就没有新发现。观察与思考是  密不可分的,观察如果离开了思考,也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观察不仅要留心,而且还要带  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用心去听,用心去看,用心去体悟。    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  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便看出它的亮和美来,如不留心观  察与思考,就会一闪而过。只要善于观察、精心选择、深入挖掘,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  实意义的大主题来。朱自清的《背影》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动脑筋思考生活可以让平  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美丽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    二、  阅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  在于学习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写  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阅读积累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1、  从  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  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  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比如写人,可从《台阶》中学写以  事表现人;可从《俗世奇人》中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特点,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可从《范  进中举》中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可以学《邓稼先》由点到面综述与专项相结合;可以学《闻  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时段多角度只评人物的一个方面;还可以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把  对人物的评价糅进对他的外貌、行动描写中。    比如写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给我  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事中寓理,理从事来;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描  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一波三折造波澜。      再比如写景,《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    可见,我们的习作范  例,在课文这个“聚宝盆”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2、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  中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  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  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当然,积累绝不仅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  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综上所述,大家只有调动起自己的眼、脑、  手,通过仔细的观察、多角度的思考、勤练笔头,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才能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一篇篇美文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