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本文关键字: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创办于 1958年,坐落在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占地1100 余亩,在册学生1.2 万余人,现有化学工程技术、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材料工程技术、体育九个系。2006 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 年,成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园区建设院校。

办学五十多年来,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致力于为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被评为“全国化工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全面启动了“项目化”课程改革,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目标、素质为特色、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建成多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全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等。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总资产十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32.3 万平方米,拥有38 个现代化实训中心、200 余个高水平实验实训室及相配套的专业教室、多媒体、电化、网络、语音教室。图书馆藏书53 万册,各类中外期刊925 种,电子图书180 多万册,拥有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期刊等电子图书15.2T。建有千兆以太校园网、宽带接入INTERNET 网,学生公寓配备网络接口、电话等现代化生活设施,教学用计算机 3200 余台,校园内实现一卡通,数字化校园已基本建成。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00 余名,专任教师400 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33%,有教育部、江苏省和全国行业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4 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 个,“双师型”比例达75%。学院每年选派教师赴德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培训,聘请国外专家来校任教。

学院紧贴市场办教育,在加强化工、建筑、制药、机械等传统重点专业建设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新增了无损检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新专业,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学院建立了100 余家紧密合作型校外企业,开创性地探索出以 “校内与校外结合、仿真与实操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小试与放大结合、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服务与创收合一”这一“四结合、六合一”理念建设高职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之路,现有教学固定资产中,七分之一为教师自主设计、安装、调试建成的实训设备,部分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在其他高校和企业得到推广使用,这一探索与实践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引领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方向。学院推行“一凭多证”制度,利用现有的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为学生提供20 余个工种的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考核,学生毕业时既取得毕业文凭,又可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

学院为部分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联合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双文凭人才,与德国焊接中心共建“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合作共建“中乌焊接技术研究所”。学院积极拓宽继续教育办学之路,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开展“专接本”、“专升本”等继续教育项目。

学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在江苏省2007 年度高职院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7项指标中,3项指标名列第一、2项指标名列第二。

学院推行“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管理理念,从思想道德素质、职业创业素质、科学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个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护航。学院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建有160 余个学生社团,形成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族文化进课程、名家讲坛、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搭建起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平台。

学院学子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大学生文化、艺术、科技、技能、体育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近四年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8 个,二等奖2 个。毕业生凭借其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8%以上。

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瑞环、贾庆林、陈至立、刘延东、顾秀莲、李源潮,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先后前来视察。教育部部长周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等前来指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