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序跋文的写作 序,又称叙、叙文、叙言、序 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据说序始于孔子的赞《易》。序在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现在 一般放在书的前面,而把放在书后面的序称为后序或跋。序跋的内容、体例大致相同,因而 可合称序跋文。一般的书有序无跋,如觉得序意未尽,后面仍可有跋。 序有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说明著作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 的重点和难点,作简要的阐述。自序有时也称前言。他序则常常要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 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自序和他序可以并用,不同的观点还可以展开争鸣。
一般的读者都有读书先读序跋的习惯。他们把序比喻为“游园的向导”,所以有的书 也称序为导言。不论是自序还是他序,都承担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的任务。
因此,序的第一要义,应是坦率、诚实、中肯,要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为人作 序者,要深入了解作者,认真地研究原著,不能凭道听途说的材料或浮光掠影的印象去敷衍 成篇。大凡名家,总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由名家作序,可以帮助读者深入堂奥,也有利于 扶植人才。然而,只要有真知灼见,即使不是名家,同样也有作序的资格。
序风是文风的一个方面。有少数人碍于情面,逢面作“序”,由于没有认真读过原稿, 只好七拉八扯罗列琐事,或兴之所至地铺演轶闻,结果序和正文常常是风马牛不相及,有序 等于无序。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文风。
序大都是夹叙夹议。偏于叙的,有散文的特点;偏于议的,有论文的特点。散文也好, 论文也好,都要言之有物。散文要以材料的丰富和文笔的多姿见长,论文则要以论点的深刻 和分析的透辟取胜。在各种应用文体中,序是具有较大的文学价值或史料价值的。
应用文·卡片的写作
卡片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手段。根据不同的用途,常用卡片有以下几种:
一、作为财产管理的书目卡。
二、作为记载书名篇目的目录卡。
三、作为资料摘录的文摘卡。
四、作为记载心得体会的心得卡。
前两种卡片主要是作登记备查用的,比较简单;我们只从写作角度介绍一下后两种卡 片的制作。文摘卡,主要摘录本人需要的有关内容,不掺杂自己的意见。它有几种摘法:
①摘录原话。要求绝对忠实原文,连标点都不许改动;如认为有错,只能加括号,用 按语指明,不能径改。
②摘其大意,可以改变原作词句,但应尽可能地忠于原意,并保持原文的连贯性和完 整性,不得肢解他人观点,更不能斩头去尾,移花接木,无中生有。
③在摘录大意时摘引某些重要的原话,以引号标出,引号内的话必须忠于原文,不得 篡改。
这类卡片的后面均应写明摘引文章的作者、作品名和出版单位、时间,以便需要时核 对。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 写法也极为多样,批注、评论、分析、感想、辩驳、考证等都可以,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 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写规模比较宏大的作品时,常用这种卡片作为“原始资料” 的积累方式。
应用文·发刊词的写作 报纸刊物创刊或复刊时, 照例应有一篇发刊词或复刊词。它是编者在读者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也是编辑创办该报刊的 “宣言”,因而有助于读者对报刊的了解,能帮助报刊迅速扩大影响。发刊词有时为了显得 别致一点,也称“见面的话”、“开篇絮语”、“致读者”等。
发刊词在写法上,可以百花齐放:或明白晓畅,如晴川丽日;或含蓄深沉,如林海云 涛;或激情磅礴,如大江东去;或舒徐婉转,如幽兰飘香„„这种不同的风格,和报刊的性 质有关,和特定的时代气氛有关,也和编者的审美情趣、精神气质有关。但不管以什么面目 出现,一般都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介绍本刊(报)的性质;
第二、阐述办刊(报)的宗旨;
第三、明确读者对象;
第四、宣布办刊(报)的方针;
第五、提出关于稿件方面的要求和对作者、读者的希望。
当然,在具体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有所创造,突出特点。一个报 刊要有自己的个性,在发刊词上就要体现出来。所以,发刊词写法要因刊而异。为了取得良 好的宣传效果,发刊词除了旗帜鲜明、富有个性之外,还应注意态度的诚恳,要让读者有亲 切感。
应用文·作者小传的写作 编写作者小传的目的, 是为了宣传作者,扩大影响,让其更广泛地得到社会的了解和承认;同时,也是给读者正确 理解作品提供方便。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读 者了解了作者,再去读他的作品,便会得到更多的收获,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作者小传是一种以简洁的文字,介绍作者生平中的主要史实以及创作、研究活动中主 要成就的微型传记。读者不仅能从横的方面了解作者的年龄、单位、职业,还能从纵的方面, 观察到作者在生活和创作道路上留下的足迹。
写作者小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稳定性。特别是图书,再版机会较多,要长期留传下去,因此一些不够稳定 的材料,如作者的现任职务,正在撰写的著作之类,就不宜写到小传中去。
二要注意准确性。小传中的内容,是带有史料性质的,有的可能被广泛引用,一旦失 实,容易以讹传讹,造成混乱。因此,编写作者小传,要以可靠的材料为依据,并应作必要 的核实。
三是要注意分寸感。特别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滥用“著名 的”、“杰出的”一类形容词,乱戴“名家”、“新秀”一类桂冠。
此外,作者小传还应该在“小”字上面下功夫:小巧、精悍、扎实,言之有物。在文 字风格上,最好能少一点“履历表”的色彩。写作者小传,也是向社会介绍和推荐人才,不 仅要有严肃、冷静的态度,而且要有饱满、动人的热情。这样写出的小传,就能让人觉得可 靠、可读而又可亲。
一般的传记和自传,除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写法更加多样之外,基本原则与作者 小传是相通的。
[例如]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幼年时期贫穷孤苦,由嫂 抚养。刻苦学习,公元七九二年考中进士。公元八一七年,宰相裴度督率李塑(说明:塑“土” 字底应换成“心”字底)等诸将平淮西藩镇,韩愈任行军司马。公元八一九年因谏唐宪宗(李 纯)不要迎佛骨,降职为潮州(今广东)刺史。他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古文化运 动的主将之一,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追求丽辞僻典的文风。他在散文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反 对一味模拟古语,提倡散文语言要有独创精神。他提倡把文章写得通达顺畅,合乎文法。著 作有《韩昌黎集》。
应用文·编后记的写作
后记是在正文结束以后,就书刊或文章中的有关问题,向读者所作的补充交代。 编、著、译、校,报纸、刊物、著作、文章,都可以有后记。著译后记,也可称为跋或书后。 编辑所写的则称为编后记,以报刊应用较广,资料书也较常见。刊物的编后记,有针对整期 内容的,也有针对某篇文章的。针对整期内容的,约略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谈论作品为主。或推荐佳作,评论新人,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从作品中引 出问题,提请读者开展讨论;或就某些作品发表编辑部的看法。旨在扩大作家、作品的影响。 另一类是以交代编辑业务为主,有时是解释一些问题,有时是提出一些要求,有时则是公开 一些设想。旨在争取读者的谅解和配合。
如果编后记的内容较为重要,或者编者觉得应该及早让读者了解,也可用卷前语、前 言的形式出现。针对单篇文章的,也约略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说明作者或作品的情况,提供理解正文的一些材料。
一类是借题发挥,阐发编者的见解,有时也可写成随感或短评。
这两类都有指导阅读的作用。同是针对单篇文章,编后记和编者按在内容上和写法上 是较为接近的。采用哪一种文体,主要取决于编者的态度。如果有所强调,一般以编者按为 宜。写好编后记,关键是要有感而发,有事可记。“等因奉此”,应景凑数,空洞表态或言 不由衷,都只会使人觉得无聊,不如不写。事实证明,只有“编”得好,才能“记”得好。 倘若编者没有坚定的方针,刊物没有自己的个性,审稿没有敏锐的眼光,要写好编后记,恐 怕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