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技法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这是他经历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 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 人 说 : “ 上 有 天 堂 , 下 有 苏 杭 。 ”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 然而他没有悲怆 ,没有哭 天地,没有 愤愤不平, 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 “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 的 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去他所有的痛苦,所 有的忧伤。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 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 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 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 想家想人的心境。 “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 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 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 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 —— 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 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苏轼,永垂不朽。 【彩点技巧】 上面两篇文章一是名家名作,一是中学生 作文。散文作家王开林的散文《穿越诗经的画廊 · 关雎》发 表后受到了散文爱好者的喜爱,其原因在于它典雅的语言和文中散发出的对往古生活的向往 以 及 对 诗 经 《 关 雎 》 里 “ 窈 窕 淑 女 ” 的悬想,语言上的黑体部分,是构成文字典雅的重要因素。 而 第 二 篇 是 一 篇 中 学 生 习 作 , 虽 不 及 王开林先生的灵动传神,但也因文字具有典雅的某些特点而受 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两篇文章语言的出彩技巧。 1 、王开林的散文语言少直接引用,多巧妙化用。比如, “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 ” ,则化用了《诗经 关雎》 里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 窕 淑 女 , 寤 寐 求 之。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 悠哉 悠 哉 , 辗 转反 侧 。 ” 而第二篇则更多直接引用。无论属于哪一类,都使得文章 有古朴之味。 2 、两位作者都喜欢采用古代散文的常用句 式,比如偶句, “ 她给我的霖露,使我挨过了三千年的大旱 春秋;她给我的灯烛,使人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 ”“ 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 。偶句的使用使语言变得整齐典 雅,音韵和谐,有节奏感。比如排比句,排比句的使用使语言显得很有气势。比如: “ 它的羽翼能飞渡一切时空,它的视野能超越所有疆界 ” , “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 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3 、在王开林的文章 里 , 有 许 多 文 言 词 , 这 些 文 言 词 在 今 天 仍 然 具 有 很 强 的 生 命 力 , 像 “ 心 旌 ” 、 “ 曳 荡 ” 、 “ 金 玉 相 振 ” 、 “ 霖 露 ” 、 “ 寂 寥 ” 、 “ 津 渡
” 、 “ 惊鸿一瞥 ” 等,这些文言 词语的运用让整篇文章充满着典雅之气。 根据上面的分 析,让我们来试一试运用典雅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 —— 假定作文题目是:《寻》 一、写作准备技巧: 1 、当看到题目之后,尽力在大脑中搜罗与题目有关的文 化素材。请思考:对于题目《寻》,你能想到哪些有关 “ 寻 ” 的诗句名言?你能想到哪些在自己作品中写过与 “ 寻 ” 有关的诗人? 2 、 假 如 你 想 到 了 很 多 的 有 关 “ 寻 ” 的诗句或者作家,那 么,再想想,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做一个序列吗? 3 、时间 顺 序 出 来 后 , 你 能 根 据 各 个 不 同 的 “ 寻 ” , 得 出 一 个 相 同 的 主 旨 吗 ? 二、语言运用技巧: 1 、 抽 取 其 中 的 概 括 性 强 的 句 子 作 为 “ 题 记 ” 或者作为第一部分的引言,这样可以构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例文 2 就是抽取了苏东坡《念奴娇》中的名句开头的) 2 、 按 照 时 间 顺 序 , 用 诗 人 的 “ 寻 ” 句作为每一节的开头 ( 至 少 三 节 ), 接 着 抒 发 你 对 该 诗 人 “ 寻 ” 的评价,抒发时,一定要考虑使用偶句、排比句及散句的 灵活使用,使用一些具有古朴之味而且仍具有现代生命力的文言词。(按时间顺序构建全文, 文章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3 、文章的结尾,用压缩性的 排比来抒情总结(文章 2 即用此法)。一定要表达出你对 “ 寻 ” 的见解,对诗人(词 人) “ 寻 ” 的态度。 三、提供给你的材料: 《寻》 屈原的 “ 寻 ” :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寻求楚国的未来之路; 李贺的 “ 寻 ” :寻章摘句老 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 寻找诗人自己的理想; 李 清 照 的 “ 寻 ” : 寻 寻 觅 觅 , 冷 冷 清 清 , 凄 凄 惨惨 戚 戚 。 —— 寻觅个人生活的出路; 辛弃疾的 “ 寻 ”
:众里 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找寻志 同道合的人。 毛泽东的 “ 寻 ” : 问 苍 茫 大 地 , 谁 主 沉 浮 ? —— 寻 问 国 家 的 未 来 前 途 由 谁 来 掌 握 。 主旨:无论处于什么境地,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追 求境界的高低则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所处时代和生活遭际,今天的我们该作什么样的追求, 该寻找什么样的 人生之路 ? 【 请你试写】 以 “ 瞬间与永恒 ”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字数 800 以上,且语言典雅。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方法之二朴实:让作文语言以真纯取胜 【彩点释义】 “ 朴实 ” 就是作文语言的朴素与实在,现在中学生作文普遍追 求文字的优美,文辞的华丽,这种追求,我认为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现力是有帮助的,但是, 我们必须避免一种倾向,那就是:华而不实。华而不实和朴而不实都是不可取的,文章重在 内 容 充 实 , 只 要 内 容充 实 , 无 论 是语 言 华 美 还 是朴 素 , 都 是 好文 章 。 朴实是写作语言的一种很高的境界。中学生作文可以有 各种各样的风格,有人崇尚华丽,有人崇尚朴实,但作为一种写作境界来说,朴实无华而又 有一定功力,是远远胜过语言浮华而内容乏味的作文的。浮华的作文,我们可以看出技巧在 其中起作用,朴实无华的作文完全看不出它在使用什么技巧,而是真挚深厚的思想感情在自 由奔泻涌动。巴金说:写作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这是人生练达的境界。我们阅读巴金的 散文,他年轻时写的散文,语言是比较华丽的,到了晚年的《随想录》,语言就非常朴实,几 乎不加任何修饰,而就是这样朴实的语言,较之他前期的散文,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所 以,人生一旦到了练达的境界了,他的语言就变得如同白话一样的朴实了。朴实从某种意义 上说,是一个人作文语言成熟的标志。 【彩点例举】 孝心无价(节选)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 去卖血 „„ 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 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 ? 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 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 ! 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 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 ?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 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 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 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 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 忠 厚 的 孩 子 , 都 曾 在 心 底 向 父 母 许 下 “ 孝 ” 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 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有一些事情,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 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 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 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 金 钱 , 也 许 只 是 含 着 体 温 的 一 枚 硬 币 „„ 但 “ 孝 ” 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 是 , 天 下 的 儿 女 们 , 一 定 要 抓 紧 啊 ! 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从吵架开始 ( 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 一考生 观中华俗文 化,吵架可说是一大亮色。 谁都知道,咱中国人凡事爱 争个理。当然这理得向着自己,至于死理活理,正理歪理,一边先站着。于是坐出租要吵架, 二楼拔了一楼一颗大蒜头也要吵,孩子在幼儿园打了一架,还要吵。吵就吵吧,还得带上两 个 帮 腔 的 , 于 是 一 个电 话 , 好 , 二姥 爷 受 委 屈 了, 我 们 晚 辈 能闲 着 吗 ? 同去,同去。所以我们常看见一种群吵,一个人惹事,全家 老小,三姑六婆一齐上阵,一起闹啊 ! 结果,本来就背理,不 分清红皂白一闹,更没话说,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