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秘籍:侧面描写在考场中的应用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与正面、直接描写相对应,指写人状物时,不从正面入笔,而是从  不为人关注的其它面着笔,衬托出事物的本来面目。常见的侧面描写体现在以物衬物,以物  衬人上面。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所写对象的侧面描写,激起读者的想象力,产生言在此而意  在彼的诗意效果,实现要表现主体对象的最终突显。侧面描写的极端便是反衬手法的运用,  即用相反的事物来表现本要表述的事物。

       看下例:“人渐渐走了,一人至少拿去了一枝,而杨柳还是那  样蓬勃。史家庄的杨柳大概都颇有了岁数。它失掉了什么呢?正同高高的晴空一样,失掉了  一阵阵欢喜的呼喊,那是越发现得高,这越发现得绿,仿佛用了无数精神尽量绿出来。这时  倘若陡然生风,杨柳一齐抖擞,一点也不叫人奇怪,奇怪倒在它这样哑着绿。小林在树下是  作如是想。但这里的声音是无息或停,──河不是在那里流吗?而小林确是追寻声音,追寻  史家庄人们的呼喊,向天上,向杨柳。不过这也只在人们刚刚离开了的当儿。”──废名《桥》  

       如果说这段描写中写了一个“事件”的话,那就是描述杨柳的  绿意充盈与蓬勃生机,抒发作者瞬间的深情。作者为了强调杨柳的这一突出特征,没有直接  描写它的绿与生机,而是从几个侧面想像,反复烘托人去之后,四周是寂静的,好像一切都  停留下来,虽有水流的声音,但却更显周围的空寂,小林在这瞬间,却感受到杨柳的生机,  充满了动之感。首先,人们在时的喧闹声,在小林听来,仿佛助长了杨柳的蓬勃生长,在人  们声音的感染下,蓬勃的杨柳也好像要发出“欢喜的呼喊”,与人相争辉;其次,人们渐去,  喧哗声渐消,没有人物点缀的空间越发寂静,故天空越显得高远,此时,杨柳的身影在空旷  处越发现得突出了,也仿佛比先前更绿了;再次,为了打破这份沉寂的氛围,杨柳好似要使  劲全身的所有,倍增其绿貌,以寂静环境突显杨柳生机;最后,小林设想,若风声响过,杨  柳定会随之伴舞,显露自身的蓬勃姿态,与之媲美,但它却无声地释放着自己的生机,恰似  无声的呐喊,以舞动的身姿反衬“哑着绿”,这让小林更觉其生命形态的神秘。

       这段对杨柳的精彩描述,动人心魄。在这里,作者通过表面写  小林对水流的声音、人们的呼喊、天空的独特感受,最终却把审美的画笔指向了心中的杨柳  的风姿。对杨柳的追求,那一份诗意的追怀体现了作家对美好自然事物的永远的憧憬与希冀。  同时,这一瞬的侧面衬托也仿佛给读者带来永恒的美的享受。

       此外,侧面描写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侧面角度的选择,  这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精彩的侧面描写往往是以作者选择侧面视角的匠心独运为前提的  如下列:“琴子不但听见鸟啼,更听了细竹唱,她醒得很早,只要看一看她的眼睛便知她早  已在春朝的颜色与声音之中了。她的眼睛是多么清澈,有如桃花潭的水,声响是没有声响,  而桃花不能躲避牠的红。”──《桥·棕榈》

       这段话意在描写春天早晨的美好气息,即“春朝的颜色与声  音”,但作者不直接入笔,而是从在精神意蕴上与它相似的琴子清澈的眼睛着手,进一步联  想到“桃花潭的水”,且以无声响隐喻其深而清,以桃花的红反衬水的清澈。阅读时,读者  的审美触角会从眼睛的明澈特点开始追寻,经过层层过渡,最终落脚到春天早晨的清新与美  丽。此段话,立足于侧面和反面的描写手法,以事物相似和相反特征为想象前提,远取譬喻  意象,如眼睛、水、桃花,使它们相互对比,层层反衬,处处出乎读者意料之外,读来却又  令人心旷神怡,遐思翩翩。

       所以说,如果说想象力是写作飞翔的翅膀,则侧面描写就是引  发写作飞翔的一个有力的动力。让我们写作时从细微处出发,多思善察,全面观察、想象事  物的各个侧面并加以描写,那样我们的文章会被涂染上意想不到的绚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