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高考作文猜 想:微博时代,你孤独吗?
阅读下面的材料后,按要求 作文。
2012 年 3 月 18 日,一个叫 “ 走饭 ” 的女孩儿在新浪上发了一条微博: “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有什 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 翻阅她过去的博客,你 会发现,她一直在微博上求救,只是我们没有 “ 听到 ” 而已。
技术倾向于简化生活中一切 复杂的事物。人们在 Facebook 、微博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状态,就好像全世界 都在倾听一样。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的种种行为,无非是为了让自己 “ 被看到 ” ,在别人的目光中,确认自我的存在,得到理解、关注与爱。为了得到肯 定和印证,我们处处展示最好的自我,一旦没有得到回应,就陷入巨大的失落或者焦虑之中。
当笛卡儿说 “ 我思故我在 ” 的时候。独处与冥思是对自我的探索,以获得自我的完整性。 网络时代的价值观是 “ 我分享故我在 ”—— 我们并不想在真 正亲密的意义上靠近一个人。但一旦断开连接,切断分享,自我也随之消失。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标题, 自定立意,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能脱离材料蕴含的意义 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押题理由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近两 年发展迅猛。有人说, “ 微时代 ” 已经来临。面对 “ 微时代 ” ,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大加挞伐,有人沉思不语 „„ 而当今的中学生显然也是网络时代中一支不小的力量,他们身处网络前 线,一定对微博时代林林总总的现象有自己的认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也有不少与本题异 曲同工,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出题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2010 年山东卷的 “ 光明与阴影 ” 的材料可作为 “ 微时代 ” 两面性的思考基点; 2011 年江西卷 “ 君子三乐 ” 的题目可以联系到人际交往的正确途径上来; 2012 湖北卷的话题 “ 科技的利与弊 ” 则是直接击中本题;江苏卷 的 “ 忧与爱 ” 可反映出对新时代新生活方式的纠结:而广东 卷的 “ 你想生活的时代 ” 则令人反思未来科技与传统生活方 式的对接 „„
因此,这个作文题既切合时 代特点,又符合中学生的生活热点,可作解读的切口较多,能让学生透过现象进入事物的本 质,产生理性的思考。
解题方向
方向一
【名师支招】
“ 微时代 ” 的来临,契合现代人空闲时间零散的需求。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 “ 微时代 ” 其实是快餐文化新的平台和表现形式,带给公众 更多的浮躁。对于普通人,在享受 “ 微时代 ” 便利的同时, 也在唾手可得的便利中日益懒惰。在具体写作中,可重点谈 “ 利 ” 或 “ 弊 ” 中的某一方面,也可着眼整体, 谈对 “ 微时代 ” 来临的整体认识。
> 【备考 片段】
在 “ 微观念 ” 的大肆蔓延下,人们渐渐失去理性、辨知能力和价值取向。北大校长周其 凤在湖南某大学做演讲时曾说到 “ 美国的教育是一团糟 ” , 很快,被断章取义后的这句话风行网络。且不谈受批评者的满腹委屈,网民们这种盲目跟风 的作法实在让人生畏。不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不知具体情境,只知这句话爆出后惊人的轰 动效果、火爆程度。一阵热闹后,留下的又是什么,很少有人思考。仿佛好戏散场之后,各 自走各自的路一浮浅的 “ 微时代 ” 让人的心灵毫无方向地漂 荡。
模拟点评:文段立意鲜明, 观点尖锐犀利,素材援引和议论分析颇有 “ 合金量 ” 。全段 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特别是以客观的笔调解开了读者对北大校长周其凤一次演讲热 点的困惑,颇具匠心。
方向二
> 【名师 支招】
微博交流的世界里,对方可 能远在天涯,也可能近在咫尺。对于网络而言,这个世界是缺乏情感的。握着鼠标不如去握 着你的手,这样才能让逐渐疏远的人际关系不断拉近。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去表现微博时代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一个具体特例去展示,如对网络依赖现象的避让等。可以从个人 心理的角度表现人与人相处应相互面对,打开心扉,学会理解与沟通,也可从自身角度出发, 谈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方法。
【备考片段】
身处一室之内的人还需要用 QQ 进行对话,当家庭聚会时各人捧着各人的手机刷微博,一到家就打开电脑 聊天而从不去邻里串门 „„ 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削弱 与退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而且网络上浮萍似的虚拟生活,也使人无法在人际关 系上轻易扎根,不容易也不愿意与他人建立持久的关系,所以现代人对其他人感情上的 “ 投资 ” 显得较冷淡稀疏,并非事属偶然。虚拟社交是一把 双刃剑,它在彰显魅力的同时,更容易降低人们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新的心理封 闭。而随着心理的封闭,便更依赖网络,沉迷于虚拟社交,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表面 看似乎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感情,实际上却让人更加封闭与压抑。
模拟点评:本段主要从反面 着手,以网络时代常见的一些生活方式为素材,对此进行论述。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令读者 反思,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而作者的分析也是客观的,他把虚拟社交比作 “ 双刃剑 ” ,主要意图是唤醒人们对人际交往的正确认识,正确地在新时代进 行社交,从冷漠中走出来,不断改变自我。
方向三
【名师支招】
孤独感是弱者的杀手。要做 强者,你就得学会孤独。孤独是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的冷清凄凉,是 “ 标新立异二月花 ” 的不同凡俗,是摒弃浮 华留下来的沉思,是经历痛苦砥励形成的独立人格。孤独是网络时代人类普遍的情感,文章 既可写自己,又可以写他人,既可以写现代人,也可以写古人古事,尤其关注人类发展史上 许多文化人的生活经历。当然,从分析孤独的利弊角度入手的话,可以认为孤独是一种美丽, 赞美孤独,享受孤独;也可以认为孤独是一种痛苦,批判孤独,远离孤独。
【备考片段】
孤单是个人独处的一种 “ 生态 ” 形式,它最高的精神活动大抵止于思念。而孤独也 许呈现出孤单一人的生存形态,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独自搭起木屋,靠砍柴、钓鱼自食其力 一样。但更多的时候,孤独却是在熟悉的人群里,习惯了的故土上,家人环绕的天伦中。孤 独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之态,它远离了现实,超越了现实,是精神永远向上、不停地已经走得 很远了的必然。孤单离孤独远着呢!也许一生也到不了。孤单令人同情,使人理解,但很可 怕,难以忍受;孤独给人底蕴,激人向往,充满希望和无限风光。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孤 单,是孤独。它是优秀的标志和家园,犹如被污染的都市稀有的一角晴朗。
模拟点评:文段紧紧抓住 “ 孤单 ” 与 “ 孤独 ” 的不同, 先谈 “ 孤单 ” ,再论 “ 孤独 ” , 最后两相对照,在条理清晰的论述中让我们明白了两者的差别,充分领略了 “ 孤独 ”
高贵的特质。素材上运用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上的写意,富有超脱 的意境之美。
素材仓库
虚拟社交 “ 刺痛 ” 现实交往
据《广州日报》报道, “ 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更多的是聊聊天,说说家常。可是今年我发现,大 家一样聚在一起,却被手机、 iPad 给搅和了。孩子闹着要玩游戏,大人却时 不时要刷一下微博,似乎人人都在埋头戳屏幕,把年迈的父母给撇在一边了。 ” 谈起今年家庭聚会的感受,白领张先生颇显无奈。社会学人士称,智能手机、 iPad 等数码产品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玩家吃饭、睡觉及看电影都受到打扰, 人际关系也可能因此而受损,甚至影响婚姻或亲子互动。有网友提议,聚会时拒绝玩手机。
遭 遇 微 博 传 播 的 “ 逆淘汰 ”
一位音乐人的微博,引起了 风波。他从老家 “ 抵制 ” 拆迁归来,发了一条微博: “ 回到北京的第一天,就是清查一些人近期的微博 „„ 没有 声援的一律销光,划清界限,仍然没被销的主儿愿好自为之 „„ 不要说最起 码的原则与判断,给你一次做人的机会都不要,从内心蔑视你! ” 此举让很 多人反感。 “ 既没关注,也没转发,主动和你划清界限 ” 之 类的评语中,夹杂着谩骂。像惯常类似的事件一样,支持者和反对者们,很快 “ 打 ” 成一片。支持皆朋友,反对皆敌人 —— 常见的 “ 帮派 ” 之争,又一次爆发。好在当事人意识到了问题,随 后致歉: “ 今早我发表了下面的微博,话糙理不糙,但言辞偏激,跟我这个 人一样。这话只针对我的一些私人朋友,在微博吐槽很不合适,造成了很大误会 „„ 我向你们道歉! ”
备考佳作
微博孤独症
有些东西,玩着玩着,就失 去了最初的纯粹。它在时间中像果实一样,由青涩走向成熟时,如果没有被采摘得以适当贮 存,难免会有腐烂坠地的结局。
我已很久没有更新微博。冷 眼观望着粉丝数微小波动着,一天多几个,过几天又少几个。不过是些流动的投机者,想获 取你的关注,无论你是否投桃报李,他们最后都会自动消失。这些人的目的,只在于增加自 己的粉丝数,而非真正关注别人。这在微博流行初期,是不曾发生过的。后来微博普及到凡 上网者皆有一个时,大家的粉丝数反而不增反减。以至于有个女孩,苦于没有粉丝,拿了一 沓百元钞票,贴上自己的微博地址,上街遇人就发,小区里的邮筒也被 “ 贿 赂 ” 。
人类原本是群居动物,是社 会发展结束了原始集体群居的状况。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之下,人们各自蜗居在水泥丛林密密 麻麻的房屋里,却多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咫尺天涯的现实人际关系,反不如互联网 天涯若比邻的虚拟关系热络。而微博的诞生,简直等同于网络群居时代的开始。
你感兴趣的人、与你有关系 的人、推荐给你的人,以此类推,微博服务的能量,足以使全中国的人都产生不同层次、不 同类别的关系。
不知从何时起,曾经彼此关 注的人,曾经彼此心有灵犀的人,微博更新不再同步,互动也不再频繁。十天半月不发一言 已成常态。但名字在那儿,头像没变,每天都看见,每天都沉默而过。唯有一些不相干的微 博喧哗着,却与你的情感、心灵,无关。
微博没有院墙,没有门窗, 大家毫不设防地群居在同一个广场。你可随时随地收听任何人的声音。在这一片纷扰里,又 有几人与你息息相关,关注你的喜怒哀乐?万花丛中过,孑然一身的孤独感,来得更加强烈。
你想与这个世界谈谈,你想 发出自己的声音,你想拥有粉丝,于是你开了微博,混迹于亿万人海里,你却只能自说自话, 连一个听众也没有。孤独是可耻的,是不欲使人同情的,所以没有多少人会像那个女孩,用 钱来邀请听众。
你整天手不离机,眼不离屏 幕,身心基本奉献给了网络,连吃个饭也忙着发图,食不知味的你,总是不知觉间忽略了身 边最近的人。这种只关注自己无视他人感受的自私一样被带进了微博世界,每个人都只盯着 自己的粉丝数与个人悲喜得失,却希望获得别人真心的倾听,这注定是个肤浅的梦;也让微 博,变成了一种越来越使人感到孤独的生活方式。
微博的产生和流行,商人看 到了商机,政客看到了舆论监控,明星看到了粉丝团,我却看到了赤裸裸的孤独:它是那么 简洁、有力,轻易便横跨了 960 万平方公里。
名师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不蔓不枝。 开头以诗意的语言引出微博的话题,列举了女孩花钱找粉丝的典型素材;接着由现象到本质, 冷静地思考了微博时代所带来的利与弊,流露出来的是对生活方式变化的担忧;在文末,作 者虽没有直点旨意,却通过 “ 赤裸裸的孤独 ” 形象地表明了 观点,那就是 “ 适度远离虚拟网络,投入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去 ” 。令人如梦初醒。
亮点揭示: 思考缜密、结合现实、素材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