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练看好处,说门道
[ 训 练 目 的 ]
掌 握 写 文 学 短 评 的 一 般 方 法 。
[ 复 习 指 导 ]
文学评论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 总结艺术规律,高中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文学评论的写作过程, 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 美 的 感 悟 、 发 现 的 个性 化 的 传 达 过程 。 写 文 学 评论 要 注 意 以 下几 点 :
1 .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
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 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 解 , 才 能 形 成 自 己 的 观 点 或 评 论 的 中 心 , 否 则 只 能 是 泛 泛 而 谈 。
2 . 要 确 定 评 论 点 , 有 明 确 的 评 价 。
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 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 有统帅,没有灵魂。
3 .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 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 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 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 服务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 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 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 较 多 , 而 评 价 有 的 是 通 过 分 析 水 到 渠 成 地 显 现 出 来 的 。
如何在复习与考试中避免陷入写作误区,拿到理想的分数呢?
误 区 一 : 不 会 选 题 , 甚 至 无 题
对策:扬长避短,有话可话。选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己对所鉴 赏文章的阅读理解程度,结合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自己最 熟悉的角度去选题,不要选择自己看起来陌生甚至根本不懂的题目来写,要保证对所选的题 目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准确恰当。
误 区 二 : 观 点 模 糊 , 不 知 所 云
对策: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 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都应该在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 山,收笔画龙点睛”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误 区 三 : 断 章 取 义 或 面 面 俱 到
对策:立足整体,集中笔力。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 把握原文主要观点,洞悉原文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 面。例如,一篇文章整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部,如个别的语句 进行修辞分析(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抓住 1 ~ 2 个要点即可,集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不可贪 多求全,主次不分。
误 区 四 : 另 起 炉 灶 , 文 不 对 题
对策:加强审题,紧扣原文。如标题是要求赏析原文的主题,结果 却写成赏析艺术表现手法;首段提出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正文却写成了构思技巧,等等。为 了避免此类严重跑题、前后脱节的错误,必须在写作前加强审题,明确写作方向;写作中紧 扣文题,不枝不蔓;写作结束时呼应标题,升华主旨。做引用时,内容应全部出自原文;作 议论时,不可脱离文本,东拉西扯,泛泛而谈,更切忌不顾实情地谈论或图解政治、历史等 教科书上的大道理。
误 区 五 : 引 用 过 多 , 叙 述 过 细
对策:叙议结合,以议为主。鉴赏文写作要求引用、复述、评析等 手法相结合,但这也十分容易导致“以引代议”、“以述代评”的典型错误。也就是说,引 用不可过多,叙述不宜过细。引用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但基本原则应该是“让原文 的精华语言成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叙述原文的内容则应该运用概述的方法,不必拓展。
误 区 六 : 滥 用 术 语 , 乱 贴 标 签
对策:术语准确,避免堆砌。在赏析文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文学鉴 赏术语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滥用与堆砌术语。滥用和堆砌术语容易导致 术语的使用错误与混乱,这样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同时还要避免乱贴标 签,乱戴帽子,牢牢把握住一点———提炼观点应该建立在对原文的具体分析上。
另外,要注意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读后感”强调读者对作 品的感受,谈作品只是思维的起点,关键在于谈读者自己的见解感受;“文学评论”关键在 于 评 价 作 品 本 身 的 优 劣 , 自 始 至 终 必 须 围 绕 文 章 来 谈 。
[ 典题探究 ]2005 •高考湖南 卷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 人 敲 开 了 贝 多 芬 家 的 门 。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 接 见 , 他 厌 恶 别 人 去 打 扰 他 , 他 要 的 是 孤 独 和 安 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土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 应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 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 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 好了,两分钟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 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 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 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 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 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 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 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 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于 是 习 惯 地 坐 下 来 ,拿 起 一 管 笔 ,人 们 可 以 看 见他 那 只 有 力 的大 手 。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 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草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 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 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 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 ? ”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 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 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 多 芬 说 : “ 谁 ? 那 是 谁 ? ”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 ”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 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 “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 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 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 “我的好灵魂 ! 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 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 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 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 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 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 ”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 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 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膳。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 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 生 活 。 贝 多 芬 还 向 他 的 客 人 叙 述 自 己 最 后 一 次 出 席 指 挥 音 乐 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 ! 一 个 乐 队 只 能 奏 出 我 在 一 分 钟 里 希 望 写 出 的 音 乐 ! ”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 短文。 (1) “巨人”的述说
—— 简 析 《 贝 多 芬 : 一 个 巨 人 》 的 语 言 描 写
(2) “ 老 狮 ” 的 画 像
—— 谈 谈 《 贝 多 芬 : 一 个 巨 人 》 的 肖 像 描 写
(3) 他 者 的 视 角
—— 试 析 《 贝 多 芬 : 一 个 巨 人 》 的 侧 面 描 写
[ 试 题 解 读 ]
试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极具针对性,使考生易于把握答题方 向。又是三选一,既符合文章实际,又给考生充分选择余地,利于考生扬长避短。所给试题 都是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的范畴,颇具思维的再创造性。创作需要灵感,鉴赏需要智慧,又 与短文写作相结合,能充分检阅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作文考试改革的新的尝试,可 谓一箭三雕。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确定了评论重点, 就确定了评论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文章中对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描写 是多角度的,其中以正面的外貌、语言和行动描写为主,但侧面的描写也不可忽视。侧面的 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更加丰富人物的形象特点。题目中“他者的视角”,实际是提醒考 生关注文中出现的其它的人物“女佣”和“客人”。考生可以从女佣和客人的语言、行动、 心 理 以 及 反 应 中 , 看 出 贝 多 分 的 “ 孤 独 和 安 静 ”“ 真 实 的 好 灵 魂”„„
[ 范 文 引 路 ]
例文一:
“巨人”的述说
—— 简 析 《 贝 多 芬 : 一 个 巨 人 》 的 语 言 描 写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 人 的 形 象 , 尤 其 是 语 言 描 写 起 到 了 很 大 作 用 , 是 精 彩 的 一 笔 。
本文语言简洁,巨人形象突出。“什么?又是怎么?”“倒楣,今 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的一连串的发问, 就把贝多芬见到客人时所表现出的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和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了出来。
运用真心言语,展现坚韧意志。“我是个聋子!”“你们知道我听 不见的。”“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从贝多芬发自内心的话,可以看出他 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生活。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文中的语言美,还蕴含了人物精神的美。“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 的毛。”“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听我心里的音乐!”运用了比喻、呼告来显现了贝多芬 内 心 的 细 微 变 化 , 生 理 有 缺 陷 但 依 然 创 造 了 美 好 的 人 生 。
全篇通过贝多芬个人的述说,塑造了孤独、顽强、热爱音乐的巨人。
例文二:
“老狮”的画像
—— 试 析 《 贝 多 芬 : 一 个 巨 人 》 的 肖 像 描 写
文章共有三处是对贝多芬进行的肖像描写:下楼梯时,下楼梯后, 大钢琴旁边。这些肖像描写能够有力表现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真实而又具有美好灵魂的形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