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同题作文:3分钟的孩子

咦,这不是我吗?读到材料里干农活孩子的不知所措,我顿觉后脑勺有些发紧,就像自己的窘态被人看到了一样。

我就经常被人唤作“孩子”,当然,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的年龄小,这次编辑派活儿给我,就不是因为我写得好,而在于我是报社唯一的90 后记者,“具有代表性”;此外,由于入世不深,脸上常常挂着少不更事的傻笑。

工作近一年,职业是记者,写惯了别人,要我写自己着实不太适应。没办法,只好向编辑投降,一五一十地交待情况。编辑听后一个机灵过来,“就写这个!”藏拙,不如露拙,只有把自己的胆怯露出来让别人看到,你才能进步。她自言自语道,“这个思路不错”。

我暗喜,原本没有头绪的题目,就这样解决了!逃出编辑的视线后,我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差点笑出声来,因为就在刚刚,我在她毫无防备之时成功地上演了一场材料里的情节——我是孩子,她则是那个妈妈,由于孩子的不知所措,妈妈教会孩子如何写作文。

不过,和材料里的孩子相比,我在编辑面前并没有心跳加速、双腿发抖,至少她应该看不出来。跑教育的记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的感受是,到处是起点,却从未有终点。换句话说,我将一直是个孩子,而我的身边也会一直有妈妈。比如有一天,我取代编辑,当上了编辑,而编辑取代主编,当上了主编,我们是不是还都是孩子?

答案不言而喻。只不过,在大人的世界里,这种孩子的起点并不那么明显,就像罩上一层毛玻璃,一切都变得模糊,总之是不让你撕破脸、看明白、说清楚。那叫一个累。装,能不累吗?累,但能不装吗?这句好像绕口令的话被与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奉为人际交往的圭臬,甚至有玩笑说,装到最后的才是成功者,而笑到最后的则是失败者,因为后者没有装到底,笑场了!

当了快一年的社会人,我渐渐意识到,这并非大人成心和自己找不愉快。在大人世界,想要扮演孩子的角色并不容易,因为大家的目标都是冲到对面的田埂去,没人在乎谁在不知所措。唯有假借一种仪式才可以,我将这种仪式称之为“孩子戏”——人与人之间为了让彼此的交流感到舒适,会有意降低这种“不知所措”的成本,穿上孩子戏的道具,扮演孩子的那个人便可以顺利地到达田埂的对面。

奇妙的游戏!露拙,一不怕丢人,不计较人际成本,二能切身地感受到自己以外的世界。就像我最早有时间概念,是从刷牙开始的。小学一年级,老师说刷牙要至少3 分钟才会有效果,从那时起我开始掌握了以3 分钟为单位的时间概念,并以此过活。每当我感觉时间稍久一些,那可能就意味着,生命刚刚过去了3 分钟。

我在成人世界偶尔也做3 分钟孩子。(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