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材源滚滚来——记叙文材料的积累 北 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刘燕 记叙文的材料指的就是记叙文中所叙的事件。 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成败的关键:切题、新颖的材料使文章耐并使读者产生愉悦的感觉,这种 感觉在大量批阅作文试卷时尤其显得重要;反之,陈旧、雷同的材料则使阅卷者产生倦怠、 沉闷的感觉,唤不起阅读欲望,只会给评分带来负面影响。
有的同学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看见题目就发慌, 感到没什么可写的,坐在那里冥思苦想,无从下手。还有的同学片面地认为:初三的生活单 调枯燥,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没有材料,更别提挖掘材料的深意、写成好文章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同学们看到题目后感到有东西可写呢?怎 样才能使作文的材料切题而新颖呢?答案是要同学们从材料的积累入手。积累材料主要有两 方面的要求。
一、多角度
到了初三,同学们应该分两组梳理以往习作的材料或生活经 历:
(一)写事
考场作文大部分是写事的记叙文,即便是写人,也避免不了 记叙有关人物的事件。因此,事件的梳理非常重要。
● 家庭方面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 都来自家庭。比如:家人的聚会、旅游、钓鱼、年夜饭、农家乐等集体活动;还有家人教你 学本领、帮你化解矛盾等。请看下面选材于家庭生活的一个作文片段:
年三十的下午,我走在去姥姥家的胡同里,为了抵御寒风的 侵袭,我在心里勾勒着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迎面走来一个人,身姿挺拔,步伐稳健,正 是姥爷。“姥爷,您怎么在这儿啊,等多久了?”我疑惑地问。“没多久,没多久,我怕你走 丢了。”姥爷微笑地答道。走丢?这条路我走了不下百次,怎么会丢呢?我心里暗暗好笑。
一进屋,嗬,好丰盛的一桌菜!油亮亮的酱肘子,绿油油的青 菜,黄灿灿的炸虾„„“姥爷,才三点饭就做好了,不都凉了?”我说。“不会不会,菜还没 齐,你姥姥拿烤鸭去了。奇怪,都快两个小时了,还没回来„„”姥爷有些着急了。
正说着,“呼——”一阵冷风直灌进门来,我打了个哆嗦, 姥姥迈着蹒跚的步伐晃进门来。一进门,爱说爱笑的姥姥就侃上了:“嗨,卖烤鸭的小伙子昨 儿说保证供应,我今儿去了一看,嚯,二十多人排着队呢!这现削现卖,我足足等了一个多小 时呐„„”姥爷接着说:“我说不早嘛,你还说做饭早了„„”我没回答,心里却仿佛有什么 异样的东西在涌动„„
7 点半,年夜饭终于开始,当然没有我想像中的热气腾腾。 但我心里却觉得很温暖。我脑海中不断涌现这样的画面:凛冽的寒风中,一位瘦削的老人为了 等到孙女,在胡同口不知站了多久;一位矮胖的老人为了孙女吃上热气腾腾的烤鸭,在全聚 德门口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在并不温暖的家中,两位老人不知忙了多久,才张罗出一桌丰 盛的年夜饭„„我突然理解了,这一桌凉凉的年夜饭,凝聚了外祖父母对孙女无微不至的爱 啊! ● 学校方面
校园生活是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因此往往在写记叙文时表现 学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无可厚非。只是希望同学们尽量不要过多地涉及文化课的学习内 容,因为考场作文中写学习的内容过滥。建议大家从实验课、体育课、手工课、劳技课的角 度积累课堂学习的材料;从春游、秋游、参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生活、文体 活动、十四岁生日等角度积累素材,这样材料才新颖、独到。 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思考一下作者怎样处理所积累的校园生活的素材:
14 岁那年,我参加了学校的哑剧班。一次元旦联欢会,我有 幸参加了哑剧《庆新年》的演出,小演员的家长都被邀请到礼堂观看表演,我的母亲也同我 一起去了。
那一天,观看演出的人很多,但我们这些小演员一点也不紧 张,因而演出非常成功。当我和妈妈高兴地走在回家路上时,我突然问妈妈:“演出好看 吗?”
“非常好。”妈妈微笑着说。“那,您知道舞台上哪个大头 娃娃是我吗?”“知道,是左边第三个,对不对?”我很惊奇,本来嘛,舞台上共有十个大 头娃娃,服装、头饰都一模一样,连动作都被教练调教得如出一辙,妈妈是怎么认出我的呢? 我看着妈妈,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亲切地说:“你表演时,是不是让东西扎了?演出 快结束时,我看见左边第三个人微微甩了甩手,你平时被东西扎了,就是这个样子。”听了 母亲的话,我心中突然萌起一种难言的感情,既有感动又有佩服„„我低下头看看母亲拉住 我的那只手,心想:如果有十位母亲同时伸出手,我能判断出哪只手的纹络是属于她的吗?
母亲的爱和儿女的爱的出发点、延伸线、着落面是不同的。 母亲是海,而我只是一艘小小的船,永远也驶不出她的海。如果有一天,母亲突然提起你小 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事,请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我发现,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因为, 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母亲对儿女们深沉的爱。
● 社会方面
除了家庭和学校,同学们积累素材的角度就是社会方面了。 其实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的新闻经常给我们提供素材,比如:郊游、庙会、灯展、桃 花节、西瓜节、竹文化节等游艺活动;志愿者、文明交通岗、清扫白色垃圾等公益活动;图 书展销会、文化一条街、街心花园见闻等文化生活„„
下面是写庙会上采访皮影戏演员的片段:
皮影身上连着六根线,至少要两个人操作,一人管上半身, 一人管下半身,衔接配合丝丝入扣,容不得半点差错。„„路宝刚叹了一口气说:“现在皮 子都涨价,一张皮几千块,可一张皮顶多做两三个皮影。一场戏光道具就要一万多元,我上 哪儿找这一万多块呀!现在儿童艺术都不景气,小孩儿都被外国动画片迷上了。到庙会看场 皮影要两块钱门票,好些家长就不愿意去了,拉着孩子到一边买冰棍去了。”
(二) 写人
写人也是记叙文着墨的对象。从写人的角度看,无外乎写自 己、写他人、写人与人的关系。积累素材也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最好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方面积累一些素材,比如琴棋书画、集邮集币等课余生活;还可以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方面 积累素材,比如聪明、坚强、勇敢;“我”的故事、“我”成功了。积累描写他人的素材首 先要确定对象,可以是父母、亲友、邻居、老师、同学,甚至是路遇的陌生人,将这些人的 爱好、特长、性格作为素材积累的内容。积累人与人方面的素材并不需要另起炉灶,以上所 有的人、事方面的素材一般都发生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邻 里之间,所以可以不必专门搜集,只要在写作时注意表述的角度就没有问题。
请看下面写人的例文:
说起奶奶,她最大的特点要数热爱劳动了。平时在家没事的 时候,她总是喜欢拿起抹布,这儿擦擦,那儿抹抹,干起活儿来又快又利索。父母和爷爷没 少劝她,让她好好享清福,可她却只当耳旁风,依旧乐此不疲。
每到周末,父亲都会把爷爷奶奶接到家中来,让家人团聚。 每当这时,奶奶总是在家里四处看看,检查一下脏乱情况,然后准备开始“干活”。只见她 的身影从厨房、客厅忙到卧室、卫生间,洗碗、扫地、拖地一项也不落。我看着豆大的汗珠 从奶奶的脸上淌下来,滴落在地板上,不禁问道:“奶奶,您干这么多活儿,不累吗?”奶 奶擦擦汗,慈祥地看着我,说:“有啥累的?这个‘猪圈’总得有人归整吧!而且你看我现 在,没啥大病,还不都是因为劳动?劳动锻炼身体啊!”嘿!奶奶把劳动当作乐事了,令我 这个“懒人”十分佩服。
老家要装修新房子了,爷爷奶奶回到老家,去照管新房子。 家里明明请了施工队,可奶奶还是坐不住,成天“监督”这施工队,时不时帮着打打下手。 她三天两头地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施工进程,并骄傲地汇报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天, 奶奶完成了一项“壮举”。爷爷打电话对我说:“今天你奶奶可厉害了!她看负责粉刷的师 傅不见了,就自己架着梯子爬到上面,把半个房顶给刷了!我们都吓坏了,可她跟没事人儿 似的,还觉得自己身手敏捷呢!”我想像着当时的画面,不禁哈哈大笑。
劳动给奶奶带来了快乐,使她的身体越来越好,而这样健康 向上的奶奶也给我们家带来不少欢乐。
二、专业化
除了从多角度积累素材外,还要特别注意“专业化”的要求。 所谓“专业化”,指的是对素材要有类似内行人的知识,以便在文章中细致入微地描写,给 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同样记叙过年生活,南方与北方有明显不同,春节与元宵节也不同; 同样写旅游,大连的海边与青岛八大关不同,颐和园与故宫也不同;同样写养花,养君子兰 与养水仙绝对不同;若写摄影方面的爱好,就应该积累光圈、角度、距离等拍摄知识;若写 集邮,就应该明确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的不同„„总之,应该深入了解素材包含的知识。
梳理升入初中以来的有积极意义的事例并分类归纳,这一点 对初三学生来讲很有必要。许多被遗忘的事情中有不少是好的写作题材,只要做生活的有心 人,素材的积累并不难。
取舍之间的窍门
记叙文材料的选择
根据多角度和专业化的要求,同学们可能已经积累了不少记 叙文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不是“万能”的。因此,面对不同的题目,我们需要对材料作出 选择。下面我们以一道作文题为例,谈谈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中发生的事情往往折射出社会的风 貌、时代的特色。在你的家庭生活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请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围 绕家庭生活,以“家事写真”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记叙文。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从命题的提示语来看,选材的难度较大:一是因为能达到“折 射出社会的风貌、时代的特色”的材料才是最佳的,二是因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家 庭生活”来选材,同学们易局限于家庭中发生的事,地点过窄。其实,命题并未要求地点, 而是“家庭生活”即可。同学们应该能够从提示语中判断:命题者限制了什么,没限制什么, 才能游刃有余地写作。
- 选材提示一
可以从家庭生活的不同角度选材:可写精神生活,可写物质 生活;可写家人,可写家事;可写喜事,可写悲事;可写大事,可写小事„„
- 选材提示二
扣住“社会风貌、时代特色”来选材: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 实际,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经历。如:到郊区种菜,家庭卡拉Ok 演唱比赛,在街心 健身器材上锻炼等。
- 选材提示三
事件不必拘泥于家中,可以写家人旅行,可以写市场购物, 可以写运动健身,可以写走访故乡„„
下面的例文在选材上别有新意,我们不妨读一读。
家事写真
我和妈妈在同一把伞下走着,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一天下午放学后,天空忽然变得乌云密布。我刚一到家,只 听“哗”的一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真幸运啊!”我暗自庆幸着。忽然,我想起今天妈 妈上班时没有带雨具。虽然妈妈坐公交车上下班,但是这样大的雨,仅仅从单位到车站这段 路,就能把她淋成“落汤鸡”了。我给妈妈的单位打了个电话,得知妈妈今天要加班到七点 多。我望着窗外的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我眼前忽然闪过以前妈妈给我送伞的情 景„„对!我要去给妈妈送伞。于是,我抄上一把雨伞,冲出家门。
很快,我乘上了妈妈每天都要坐的22 路公共汽车。或许是由 于下雨的缘故,由西四到新街口这条本不宽阔的马路变得更加拥挤。车子走走停停,停停走 走。我原来就有晕车的毛病,这一折腾,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我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一般。我 大口吸气,可越是这样越觉得憋闷。我只觉得头重脚轻,胃里的东西往上涌。
终于到站了。我赶紧下车,弯着腰扶着路旁的一棵小树吐 了„„雨水打在我的身上,我忙直起身。忽然,我看见自己要换乘的27 路车正驶向不远处的 车站。我真想再休息一会儿啊!可是我又怕错过妈妈的下班时间。我看看表,已经快七点了。 我不由握紧雨伞,咬咬牙,向车站的方向跑去„„
终于到了妈妈的单位。我看到三楼有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 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知道那是妈妈所在的财务科。
我真想冲进去给妈妈送伞,可是妈妈的单位纪律严明,不是 什么人都能进入的,我只好在寒风中等待妈妈。阴冷的风吹透了我单薄的衣服,我不禁打了 个寒颤。
忽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赶紧迎了过去。 “你怎么来了?等很久了吧?看,你的身上都湿了!”妈妈关切地望着我,脸上漾起满足的 笑容。“没有,就一会儿。咱们赶紧回家吧。”我一把揽过妈妈的腰说。
我和妈妈就这样在同一把伞下走着。看着妈妈脸上还未散去 的笑容,寒冷和刚才晕车那种难受的感觉全都烟消云散了。我不禁自问:“乌鸦反哺,羊羔 跪乳”,可是这种回报亲情、关爱父母的事情我曾做过几件?大雨滂沱时我给父母送过几次 伞?当父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时,我是否曾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那么,就让我把这件 事作为一个开端,从此开始,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吧。
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把伞又向妈妈那边斜了一点。
上文通过描写“送伞”的家庭真事,写出青年人对关爱父母 的问题的深刻反思,选材具有时代特色、有典型意义。“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主题弘 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细节上注意前后文的衔接和联系,通过细 节表现中心,小中见大。同样写家庭发生的事情,大多数同学往往写父母如何关爱自己,上 文则另辟蹊径,写出一片新天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优秀记叙文材料的选择有四个要 求,即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反之,则是我们需要淘汰的材料。
写议论文怎样选论据
同学们,在你确定所选择的论据符合确凿、典型和新鲜这三 个标准后,还要注意选择论据角度的不同、多样,这样才会使文章的论证严密、全面。
一般说来,选择论据的常见角度有四个:
古今 古代和当代的事例
例:在《谈骨气》一文中,为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 的 ” 观 点 , 作 ★ 文 章 来 源 : 语 文 彩 虹 网 (yuwen168.com)★ 原 文 地 址:http://www.yuwen168.com/Web168/ZKZWFD/zwfdstly/2009/12/22/0016182049.html 者先后列举了南宋末年文天祥抗金、古代齐国穷人不食嗟来之食和现代民主战士闻一多不畏 强权的事例,用从古至今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
正反 正面和反面的事例
例:“发愤”,辞书上解释为下定决心努力。其实,它更包 含着一种在压抑和困顿之中振奋兴起、有所作为的意思。历艰困而发奋,对于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是不可缺少的可贵精神。两千四百多年前,弱小的越国在吴国的进攻下,兵败国破。 而越王勾践含垢忍辱,卧薪尝胆;越国人民齐心并力,终于积二十年之努力,击破强敌,兴 复祖国,给秀丽的会稽山水留下了“报仇雪耻之乡”的美名。逃亡南方的东晋贵族,聚合新 亭,眼望沦陷的大好河山,相对而泣,又何尝为国家和民族争来一丝益处?只徒然给浩浩长 江蒙上一层耻辱;给后世英雄,留下无穷感慨罢了。
这段文字为了证明“历艰困而发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是不可缺少的可贵精神”的观点,先后举了勾践灭吴的正面例子和亡国的东晋贵族哭泣 逃亡的反面例子,将他们面对亡国的同样处境,做法却截然相反的事实作对比,使观点的论 证更全面。
中外 中国和外国的事例
例:《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一文中,先后列举了外国的牛顿终 身勤奋,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爱迪生刻苦钻研,高斯忘我地醉心于科研,居 里夫人坚忍不拔地工作的事例。接着,又列举了我国的白居易刻苦学习,李时珍勤奋工作, 郑板桥刻苦学画的事例,充分证明了观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类别 不同方面的事例
从行业不同的角度选择,可以分别举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 家等的论据。
从论据不同的类型角度选择,可以是概括的事实论据,也可 以是具体的事实论据。如: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 人处事的重要原则。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 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 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 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 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 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 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 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李世民的例子为具体的事实论据,齐桓公和蔺相如以及“那 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的事例则是概括的事实论据,都证明了“谅解十分重要”。
论据类型不同还指可以兼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例如,论 述“规则”的论题,可以用《孟子》中的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来论证,也可以用下面 的事实作论据:北京电视台《现在行动》专栏最近办了一期节目:在北京南中轴路上寻找一 名“文明过街人”,条件是这个行人必须完全遵守交通规则。令人遗憾的是:三天过去了, 5000 多个过路人没有一个做到。
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选择,更显新意。比如论证“团结的重 要”,就可以用这样的例子:“在新疆天山的冰川附近,生长着许多雪松和云杉。这里有一 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的雪松树梢都被风折断,而云杉却大都安然无恙。从质地来讲,雪 松比云杉坚韧得多,应该更能抵御狂风才对,为什么反而是它们被折断了呢?科考队员经过 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雪松在高原上大都是孤立的,即使成林也稀稀落落。大风一来, 就把它们压倒折断了。而云杉大都是成林的,密密地站在一起。风来的时候,它们一起组成 一面强大的防风墙,再大的风也对它们无可奈何。团结的力量实实在在。团结,使柔弱的云 杉战胜了风暴,赢得了胜利。”
可见,写议论文在确定观点、明确标准后,确实要注意从几 个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来论证。当然,在一篇议论文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论据的角度宜择 其一种或两种,并且在文中用恰当的语言体现出清晰的选择角度,这样才使文章的结构清晰、 论证也才有说服力。
选材求真实 写法须灵活
——初中语文总复习之写作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特约撰稿人 高石曾
一、学习《考试说明》,明确写作要求
在今年的《语文课标卷考试说明》中,有关写作部分的考试 内容和目标有如下要求:
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地 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根据表达的中心,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 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4.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上述4 条中,第1 条侧重写作内容方面的要求。考生考试作 文要做到切题意、中心明、内容实、感情真,此外还要条理清(这是表达上的要求);第2 条 是写作方法上的要求。考生应做到重叙述,巧描写,抒情议论不可缺,顺序安排好,详略要 得当;第3 条是对四种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写作的具体要求;最后 一条特别强调对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考生写作时要掌握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的不 同用法,避免全文一逗到底,也要区分表达不同语气的句号、问号和叹号,还要注意省略号、 破折号、引号的书写格式。
二、学会积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
考生写作文经常感到没有内容可写,所以复习时不是背几篇 范文,就是把自己的陈年旧事拿来应付一下,这样生搬硬套的结果,写作成绩不会理想。那 么,究竟应该怎样复习呢?
首先应该学会积累。从日常生活中积累自己熟悉的材料,选 取那些个人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写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积累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方面来进行
学校生活可包括《我最爱学的一门课程》、《我最爱读的一本 书》、《课间十分钟》、《自习课上》、《在运动场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秋游》、《军训》、 《公益劳动》、《新年联欢》等。
家庭生活可包括《小区晨练》、《厨房献艺》、《探望长辈》、《除 夕守岁》、《郊外踏青》等。
社会生活可包括《上学路上》、《街头见闻》、《社区活动》、《剧 场观戏》、《欣赏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多哈亚运》、《邻里之间》、《热门话题》 等。
◆积累还可以从文章体裁、写作内容入手
写人文章可包括《我最熟悉的一个人》和《最值得我学习的 一个人》,《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个人》和《与我最要好的一个人》等等。
叙事文章可包括《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和《最难忘的一件事》, 《最新鲜的一件事》和《最有趣的一件事》,《最高兴的一件事》和《最苦恼(或“心烦”)的 一件事》,《身边好事无限多》和《我做的一件好事》等等。
写景文章可包括《春雨》(贵如油),《夏日》(炎炎似火烧), 《秋风》(扫落叶),《冬雪》(一片白)——前面是作文题目,后面括号内是景物特点。还有《校 园的早晨》、《夕阳西下》、《雨后彩虹》、《中秋的明月》等等。
状物文章可包括《我的生日礼物》、《我的文具盒》、《我的卧 室(或“我的小天地”)》、《我的相册》、《我饲养的小动物》等等。
以上列出的文题,只不过是以点带面,帮助同学们打开思路, 通过细心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回忆初中阶段的生活片断,搜集整理可供写作的材料, 分门别类地记在本上。这样的积累,就可以保证中考作文有内容可写。
三、学会审题,使内容符合题意
有了大量材料,不是写应试作文就可以信手拈来,而是要根 据题意从积累的材料中加以选取。这其中审题是关键,那么如何审好题呢?
中考“审题”中的“题”指的是“试题”。在作文试卷上, 作文的题目、供给作文的材料、作文的指导语和作文要求等,都是试题的组成部分,而“审 题”指的就是看懂这些方面的内容。只有领悟了试题的要求,把握住了试题所限定的条件, 又明确了作文的范围和文体,才算是看懂了试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这类题应该对构成题目的词语仔细推敲,准确理解隐含在词 语中的作文要求、限制条件和选材范围。如《我最敬爱的一个人》这个题目的中心语是“人”, 表明是写人文章,其定语“一个”限制了写人的数量,“我最敬爱”限制了选材范围,写的 人必须是自己的长辈,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且也表明了文章应以第一人称“我”来写。
再如《我最熟悉的一个人》和《我最怀念的一个人》两个题 目。同样是写人文章,写人数量都是“一个”,而且都要使用第一人称;但它们在关键词语 上有所不同:“最熟悉”是指现在自己和他接触最多、对他的情况知道得最清楚,所写的这 个人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平辈;而“最怀念”是指过去自己和他接触多,可现在因各种原 因不在一起却十分想念,所写的这个人一般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是值得尊敬的师长。
▲填充式题目的审题
这类题应该弄清楚题目的结构,了解所给部分应是短语的什 么成分,而需要填写的部分又是短语的什么成分;同时要借助试题中指导语的内容理解题意。 如去年中考大纲卷的作文题目是劳动,下面还有指导语: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 的活动。劳动伴随着人们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劳动带给人们的有许多许多„„请结 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考生审这个题目时,要参照指导语的提示:第①句诠释 劳动的内涵,特别强调劳动的作用,第②句说明劳动和人们的密切关系,第③句用“许多许 多”来表明劳动带给人们的好处之多。由此,可以联想到劳动带给我的快乐,劳动对我的作 用(劳动使我学会了本领,劳动锻炼了我的意志,等等);同时思考题目中所给的“劳动”一 词可充当什么成分:如果充当主语,便可以在其后填写上劳动对我的一些作用等内容。如果 充当定语,就可以填写为《劳动后的快乐》,《劳动中的困难(或“苦恼”)》等。要特别注意 的是,题目中填充进去的自拟部分,应该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感受最深的,最有可写的, 而且写起来也最有把握的内容;写这样补充完整的作文题目才能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切题。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
这种题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给了材料,又提出要求,并且 出了作文题目的,如去年中考课标B 卷的作文题;另一种是给了材料,提了要求,让自拟题 目的,如去年中考课标A 卷的作文题。无论哪一种给材料作文的审题,都要求考生既要看懂 提供的材料,又要领会试题的要求;然后才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试题要求,或自拟题目, 或选用所给的作文题进行写作。
给材料作文的方式不外乎是提供文字材料或供给图画(一幅或 几幅),所要求的文体也不限(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简单的议论文或说明文),但有一点要 注意:必须以所给材料为依据,绝不能离开材料而另起炉灶。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要点有 三:一是看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二是明确作文要求(文体、文题、字数等等),三 是确定自己的作文如何使用或照应所提供的材料。
四、学会借鉴,把作文写得更生动
《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以规定的‘现代文文章示 例’(见附录一)及与之水平相当的阅读材料为考试内容”。由此看来,同学们不仅可以通过 “文章示例”掌握阅读方法,还可以从中学习写作方法。根据作文的内容,灵活地借鉴课文 的写法,就可以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
●写人文章,一般都要抓住特征来写人物的容貌、衣着、言 语,以及姓名的由来。如魏巍同志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人物介绍:“在汉江北岸, 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 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 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这短 短的百余字,就写了一位志愿军战士的姓名、年龄、籍贯、单位、职务以及他的外貌,值得 同学们写作时学习。
●叙事文章,要把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如冰心的《小橘灯》 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 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 叫我等着她”。寥寥几句话,就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记叙得清清楚楚。
●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都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 方式。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为了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 强烈愿望,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来写“我”坐在船上远离故乡时的感受。这里有叙述 (“我躺着„„又大家隔膜起来”)也有抒情(“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为我们 所未经生活过的”);有描写(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也有议论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 便成了路”)。由此更好地表达了中心。
●此外,人称的使用,在文中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如魏巍 的《我的老师》第10 段中这样写道“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 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 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 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开头两句话使用的是第一人称“我们”“我”,第3 句就改用了第 二人称,直呼“蔡老师”,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依恋之情,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总之,同学们复习规定的课文时,要有意识地学习文中的写 法,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把文章写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