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是复杂的、宽泛的、零碎的、不系统的社会生活 现象,是作者搜集起来的生活材料。大量素材在作者头脑中积蓄,通过作者的感知、剖析, 受到启迪后,产生的某种创作冲动。作者有一种明晰的思想,一种真挚的感情需要表达,不 吐不快,这便往往产生了主题。主题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作者的头脑而产生的主客观相统一的 新思想。选择何种角度,何种形式表达主题,便要由表达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在素材中搜索, 哪个可用,哪个不用,怎样剪裁。而为表达主题作者所摄取的生活角度、事件、场景,便成 了作品题材。可见,是素材决定主题的产生,主题决定对素材的选取。写作不是原样照搬生 活,但必须有“生活”即对素材的占有。有志于写作的人,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什 么事都留心,见到什么事都思考一番。 怎么积累素材,当然方法很多。这里只强调 一点,请你身上备一个小本,遇到一个新鲜事,一个场景,听到一个故事,或千虑之一得, 便及时地记录下来,再不时地翻一翻。久而久之,聚腋成裘,那个小本本就成了你素材的仓 库。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相信你坚持下去,定会受益。 二、鉴别和选 择材料 占有了大量素材,却不一定会写出好文章。这除了“技巧”上的差别外,还 有一个鉴别、欣赏、选择的眼光问题。在大量素材面前,要善于鉴别和选择材料,这是作者 必备的又一个能力。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当提起笔来,立刻头脑空空,或虽感到有 一个事很好,却不知如何写,原因就是你知识的土地太贫瘠了。怎么办?捷径只有一个,多读 书。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高尔基也说过“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日 臻完善”。可是,我们有的同志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连报纸也不看,写作上的无能也就不 足为怪了。当然,读书多也不一定就有知识,还要学会思考。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 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是引导我们走向“能力”巅峰的灯火, 思考能使知识的灯火更加明亮。想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必须先具备鉴别和选材的能力。这个 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具备的,知识的积累是长期的、终生的,那么,请从现在就开始吧。 三、主题的提炼 有的人很想写文章,苦于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初学者不善于提炼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材料是血肉,结构 是骨骼,语言是细胞,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是手段,缺一不可。但若没了“灵魂”,便 成了“行尸走肉”,没了“灵魂”,别人看了文章,也会不知所云。那么,我们怎样提炼主 题呢?打个比方,如果“主题”是金子,那金子是从大量的金矿、金沙中“淘”出来的。如前 所言,是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在具备相当鉴别和选材能力的基础上产生的。提炼主题 时,要认真思考一下:(1)这些给我一些朦胧启示的素材,最使我感动的是什么?(2)这个令我 感动的地方,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操?(3)这种思想、情操是否具有时代性、先进 性、典型性?(4)具有时代性、先进性了,那么是否有新意?是不是别人都写“滥”了的,我还 能否从中掘出新意、选出新角度?凡此等等,经过一番思考后,那个确定下来要表达的东西, 即主题。对主题的要求,要观点正确、内涵深刻、表现集中、角度新颖。我们学过的《谁是 最可爱的人》,写志愿军战士的文章很多,但魏巍同志却表现得最集中、最深刻,角度也新, 所以脍炙人口。主题产生,离不开丰富的生活基础,源于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我们要 有强烈的表现(写出来)欲望。由生活到思维,从感性到理性,就是主题产生的过程。一般说 来,别人认为没啥意思,不值写,我偏要写出点意思,便容易深刻,别人这样写,我偏要那 样写,便容易出新;别人想出得面面俱到,我却抓住一点,小中见大,集中笔力,深掘细琢, 主题更容易突出集中。提炼主题的功夫,最根本的靠反复实践,平时就注意“读文取法”, 从文字背后寻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