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解读

  一、基础等级要求    (一)符合题意       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一道高考  作文题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三个部分。但不是每年、每  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标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可能要你自拟  题目,“话题作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也提倡考生自拟题目。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  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  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高考作文的致命伤。因为任何  一篇作文,即使符合评分标准的其他要求,只要不切合高考作文题的题意,都不可能得高分,  甚至得分很低。近几年的话题作文只给出材料或话题作为内容范围,由考生自选角度、自定  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在这种情况下,符合题意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符合题意是作文的首要问题,“符合”的含义是恰当、适当。  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从内容的选材到思想的定位,都比较宽泛,要求也相对灵活,但一定要“符  合题意”。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是大前提,你就不能写“假如”不成立,“记忆  不可以移植”,大前提没有了,何谈移植呢?所以要先承认前提条件,然后或记叙、或议论,  都可以。“题意”就是题目的宗旨、中心、观点、思想。抓住题意就抓住了灵魂、抓住了“神”,  不然就会无的放矢。所谓“符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  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主要是理解  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  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  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得分也不会超过20 分,就  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审   题     要做到“符合题意”,就必须过好审题关。高考作文试题  一般由题目、材料、要求(注意)三部分组成:或完全式,三个部分都具备;或省略式,某  部分不出现,如要求自拟题目。审题就是审读作文试题各个部分的文字,力求正确理解,做  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  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要做到这三点,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审明概念。题目或题干中的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  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如果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常常会失之千里。       2.审明主旨。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  表 达 重 点 或 主 旨 所 在 。 题 眼 不 明 , 就 会 造 成 文 章 中 心 不 明 。       3.审明关系。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  事物并存,这时,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文章结构  详略得当。     4.审明题材。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  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跳离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命题对取材范围  的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