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一样思考”专题作文导写

   “像山一样思考”专题作文导写   

     像 山 一 样 思 考              编写:唐国  田   

          一 、 专 题 素 材 阅 读     

     (一)专题理论素材     

    A  .同学们,读  了下面的校训,能否引起你的一些睿智的思考呢? 

    “不做假账。”这是朱镕基对财会人员的要求。没想  到国家会计学院硬是把这四个字写在墙上,作为校训,让全校师生每天走进走出都重温这四  个力重千钧的大字。 

    校训若与  本行业直接相关,就使人觉得妙味无穷—— 

    北京林业  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中国海洋  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明德尚行  ,  学贯中西。      

    校训与学  校所在地地名有关,也使人觉得趣味横生——      四川大学:海  纳百川,有容乃大。    

    除了学问,  还要以诚为本。很多校训都带有一个“诚”字—— 

    福州  大学: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西北大学:  公诚勤朴。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金 陵  大 学  : 诚 真 勤 仁 。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 公 诚 勇 毅 。          安徽财经大学:诚信博学,知行统一。          厦门集美大学: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有的校训强调一个“气”字—— 

    山东  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台湾东吴大学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国内许多著名  大学都以中国古典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精义为校训—— 

    清华    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东南大学:止于至  善。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中国政法  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东北财经  大学:博学济世。      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行统一,博厚悠  远。    

    有的  大学以人文启蒙时期的口号为校训——      燕京大学  :自由、博爱、民主。    

    兰州商学  院: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        延边科技大学:  真理、和平、仁爱。       很多人认为,探索真理和学问是大学  的 核心价值所在——       牛津 大学:追求真理。           耶 鲁  大 学  : 光 明 与 真 理 。          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          霍普金斯大学: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         还有诗意般的校训——      加利福尼亚  大学:让这里光芒闪耀。        斯坦福大学:  自由之风永远吹。       日韩一些大学的校训也很有意思  ——      韩国青江文化产业大学:人间之爱,自然之爱,文化之  爱。 

     日本庆应大学:  笔比剑强。 

    B  .读下面这篇  文章,能让你对人与世界的关系有新的启示吗? 

     谁 也 不 能 拥 有 世 界                   作者:柳君 

    儿子要一只瓶子,我没给。他就大哭,任何人都哄不  好。半个小时后,他的哭声停了,第一句话就是:“瓶子。”    我说:“瓶子已经扔了。”  他又哭了。母亲站在一边说:“他才两岁,哄哄他吧。”    于是,我给他讲了许多谎言,  譬如瓶子像水一样蒸发了,被我吃下去了等等。    儿子说:“瓶子,我要。”我所做的一  切都白搭。    成熟与非成熟的界限据说是妥协,一个人什么时候知道有所放弃,他就成长  了,大了。    人之初,所有的欲望都像野地里的草一样没遮没挡地生长,因为不知道天高  地厚,他们希望把天上的月亮也摘下来玩。    一个暴君的欲望远没有一个孩子那样庞大,  每个孩子的欲望都会让任何暴君自惭形秽。    我们为什么教育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孩  子不要贪得无厌,但又要保持着必要的虚荣和欲望。    这是一种千篇一律的约定俗成。我  带儿子到街上玩,街上很热,儿子让我拦过往的车回家,我告诉他:这是别人的车,爸爸不  能拦。儿子看到快餐店的门口有他爱吃的小笼包,他伸手要拿,我说:“这是别人的,如果    要,只能用钱来买。”    我的外甥7岁那年拿了一家水果摊上的一颗杨梅,他的姐姐回家  告诉了我姐。我姐打了他一顿,外甥哭道:“我只是拿了一颗呀,而且半颗已经烂了的呀。”     我姐说:“一颗也不行,除非你自己赚钱去买。”    现在,外甥对我说:“我以后要赚很  多钱,我想开一家水果店,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仍然有欲望,但是这个欲望已经有了前  提,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实现。    我们对孩子所做的,有时候,就是  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拥有其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还要付出  足够大的代价才能拥有。   

     (二)专题事例素材     

    A  .有人说,梭  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闲居生活是在虚掷光阴,徒劳无益,而梭罗却坚信自己   " 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 " , " 拥  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 " ,能够尽情地挥霍它们,一点也  不后悔。其实,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汲汲  于名利和物质享乐的人反而会常常感到疲倦、无聊和空虚。劳作之余,梭罗面对瓦尔登湖的  美景,陶醉其中,放飞心灵。他的生活和生命因此变得滋润和富有。梭罗说   :" 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   " 而且,也只有从繁杂的俗事纷扰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反观和审视自己的生  活方式和心灵状态,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   

    B  .有人说鲁迅  是火,庄子就是水!水火不能相溶,我却同时爱上这两个人物。鲁迅是被庄子给气死的,因  为鲁迅是忧患而激愤的,而庄子却总是嘻里哈摔的。 

    我觉得一个现代人,既应有鲁  迅执着现实存在的勇气,内心也应有庄子那种逍遥的精神。否则,人会在永远无休止的做事  中累死的。 

    和儒家正好相反,庄子的思想是强调个性、强调自然  的。有人总错误地认为,庄子全然是逍遥的。其实庄子并不逍遥,相反他很苦闷;他想化作  鲲鹏扶摇而去,永远飘摇在时空之上。然而,却无法摆脱现实的桎梏。这并不是对尘世的超  脱,而是对现实的反抗。   我一直觉得,庄子的思想太超前了,自然  不被人们理解。庄子的知音,只能在魏晋和东汉去找了。 

    鲁迅与庄子,一者入世,一者  出世。两人都对生命的虚妄感有深刻体验,但是面对现实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迥异的世  界观,迥异的人生风格,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比鲁迅坚持在浊世上  摸爬滚打,庄子拒绝充当尘世的祭品。鲁迅的挣扎是一种现代人的挣扎与抗争,庄子的挣扎  是想脱离这这纷扰的人世的挣扎。 

     庄 子  的  人 生 哲 学 , 主 要 表 现 在    “  逍遥游  ”  这个观念里。在  庄子看来,人若以本体换来外在的需求   ,但他丧失的却是人生最珍  贵的东西:人格和尊严,恬淡和自由。但是   ,人一旦完全退回自然  般的状态   ,不去正视现实中个体的需求   ,  又谈什么自由和尊严呢?庄子对人的关注  ,  对生命观  念的见解,都对我们是很有意义的。如何消除  “  为物    所役  ”  的精神负累,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是迄今为止人类关注  的永恒主题。 

    C  .生存的  哲学   

    植物学家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考察之后,  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最近  100  年来,许多高山上的植物品种  正 在 增 加 , 许 多 山 底 牧 场 上 开 放  的  花 已 经 开 到 了 海 拔    2000  米的高山雪带上,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  带向更高处攀登。    

        植物学家研究了有关科学  文献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适宜在低气温  环境里生长的植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温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植物学家还发现,  它们的生命力要比以前还强盛得多。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许多植物自身都有对自然界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可让植物的  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势更牢固。生长快的植物材质松软,生长慢的植物  材质坚硬。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样。    

    一个有成  就的人往往要比一个普通人经受的痛苦多。很少有人能花很少的代价取得成功。有人举过一  个形象的例子,上帝在每个人命运天平的两边,一边放上名利、地位、成功等,一边放上同  样 重 量 的 代 价 的 砝 码 。 人  的  一 生 顺 境 与 逆 境 大 体 相 等 。     

    D  .因细腻而伟  大   

    赫尔岑在回忆录中谈到,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  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风俗:他们夜间在窗台上放些面包、牛奶或清凉饮料  “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  食,以渡难关。    

        前不久读张光宇《拉萨的  月亮》,知道拉萨每年过年都有一项内容,那就是到街头布施穷人。穷人成排地站着,众多布  施者拿着零钱一路分过去。书中“我”钱分得差不多了,就专挑看得顺眼的求乞者分,而那  些看着不喜欢的人,就被跳过去了。这时,藏族

大学生达娃把“我”拉到一边,  告诫“我”不能这样有所遗漏,这样做会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达娃认真地看着  “我”,直到她确信“我”已明白了她的意思而又没有因此受到伤害,才放心地继续  布施去了。    

        我对这段文字惊叹不已。  我禁不住批曰:“细腻的心灵。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很少读到这  么好的文字,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粗糙,我们的心灵当然也只会越来越粗糙,越来  越自私和冷漠。    

        西伯利亚人民和拉萨人民  都有这样伟大的善良。    

        为什么细腻本身就常常是    伟大的,因为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      

    一个人关  心别人的处境和尊严,必是出于自己内在的尊严体验。所以,在一个彻底丧失了尊严的无赖  群体之中,没有真正的良知和关怀而言。   

    E  .生命需要感动   

    黑格尔在《生命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  个被执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围观人群中有一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  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  !  ”那个即将告别人世的青年闻  听此言,朝那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如果周围多一些像您这样  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他对生活已完全  丧失了信心,准备割腕自杀。临死前,他搜空所有的记忆想找一个能让自己活下来的理由,  但他所能记起的都是些伤心事。绝望之时,他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件事:小学时的一次写生  课上,他画了一棵树,绿色的枝干,绿色的树叶。老师从他身后走过,说了一句:“多  么有创意啊  !  ”正是这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让他又重新燃起了生  的希望。    

    假如一个人老是生活在别人的指责、轻视、鄙夷中,  往往会自甘平庸,甚至心灵变态,仇视他人和社会。而一句饱含爱心的善意的激励,  则可能引导他走向人生正途。    

    一句赞美的话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可惜现实  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吝啬,不肯轻易吐露自己的赞美之言,却容易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第  一个年轻人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或许就在于此吧。如果大家都像那位老太太一样,多一份爱  心,在别人沮丧失落之时,送一句鼓励或赞美的话,让他感到阳光的温暖,让他知道在茫茫  人海中他不是孤独的,一直有人在关注着他,与他同行,悲剧可能就会避免。      

    记得狄更  斯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减  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的。  减轻别人的痛苦,分担他人的忧愁,让他或是她感动,我们便不是徒然地活着,生命的  内容就不会苍白无色。正如汪国真诗中所提: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给予别人,  感 动 别 人 也 会 感 动 自 己 。     (   《 青 年 导 报 》    )   

     二 、 专 题 写 作 导 引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  求作文。(  60  分) 

    人的发展不能孤立进行,人的    发展表现为一种关系。诸如人与自然、人与时代、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人,等等。那  么,人的发展与这些事物对象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  文章。 

     要 求 :  (  1  )立意自定;(  2  )文体自  选;(  3  )标题自拟;(  4  )不  少于  800  。 

    【话题分析】    立意标准:围绕人与自然协调、人与时代同步、人与社会相融、人与家庭和睦、人与人融洽,  就是“和谐”的广义理解,是人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理解基础上可以再具体化。   

     题 目 二 :     

    材料一、有人骑一匹国马(指  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  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  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  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材料二、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  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对于“宽  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  提示    ]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  “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  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  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这一话题如果写成议论文,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  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在叙述亲身  经历的基础上,适当地结合议论,有分寸地点明“宽容”的意义和价值。如果习作者文学功  底比较扎实,本题还可以写成抒情色彩浓郁的散文诗等。话题材料一是则寓言故事,从国马  的角度来审视,它具有宽容博大的胸怀,能不计较骏马的侵犯,作文时可合理地加以  引述。    

     [  佳作示  例  ]   

        小 议 宽 容     

       有这样一    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  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  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如水。      通常的“宽容”,  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  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  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 寓言中  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  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  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 智的。它 的 明智在于“以 德报怨”。         宽容似火。        因为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  心灵。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从寓言中我们  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荒谬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体现出的宽容与安  慰,便恰似一团火焰,明亮而温暖。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  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  不正是发生在两匹马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   的  海 阔 天 空 。       宽 容 是 诗 。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  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  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寓言中的马无  法到达这种境界,而这种境界 对于人类却是如此 的 真实和深刻。      为生活的平淡与多舛而心存积隙的人呵,请你选择宽容吧。这丝毫  无损于你的尊严,反而有助于人们在漫长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具有宽容的思想境界,才  会懂得人生的真谛,宽容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当然,宽  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圆以  待人”,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  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的决不是两匹马这样简单的事。生活,  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  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  恒。   

    [   简 评    ]    这篇习作有两大优点:一、见解比较深刻。文章自  始至终,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行文不只是例证,而且注重分析,逐层递进地论证了“宽容  是一种境界”这样一个抽象的命题,显示了小作者对“宽容”的透彻的认识。全文的分析,  不仅富有生活的哲理,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  论述生动形象。文章巧用比喻,从三个层面揭示“宽容”的本质,思路开阔,联想丰富,由  此及彼,较好地把握了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文末的开掘,既概括了上文的内容,又把“宽  容”的精神融于生活的艺术和永恒的生命之中,让人产生深远的 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