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高考议论 文写作指导:经典议论文文摘
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 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 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 对什么。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
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 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 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 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叙议结合示例】
大师的潇洒与发飙
著名教育家和物理学家,曾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严济慈 先生,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时,花甲之年仍给学生上课,神采飞扬、声洪嗓大。他自认讲课 是一种科学演说,教学是一门表演艺术。他说,达到这一境界,必须对所讲内容做到融会贯 通,运用自如,“讲课不能现准备、现讲授,要做到不需要准备就能讲的才讲,需要准备才 能讲的不要讲”。
不需要准备就能讲得如“表演艺术”,这是在怎样的学习、 研究、积累之后才能实现的!
严老潇洒的身姿背后是苦读和寂寞,发飙的怒目,让我看到 另一位大师的品格和风骨。去年五月逝世的97 岁高龄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生前是上海中 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两年前,他坐诊的医院因重新装修,想提高专家挂号费以资弥补, 当他听说医院将把他的挂号费由200 元提至500 元时,非常生气。拨通了市卫生局领导电话, 异常气愤,说,病家已经为病所苦,大幅提高挂号费,岂不雪上加霜,如不改回,坚决不再 去医院坐诊。医院无奈,只好妥协。
这些远去的大师的背影,当我们怀想他们时,觉得他们并不 遥远。当我们环顾这两位大师曾经所在的教育界和医学界,会觉得,现在这样的大师少了。
准备好了再讲,是教师的通常表现,无奈的是,一些被认为 是专家学者的人,可以即准备即讲,甚至不准备也讲,不管与自己所学专业是否相关。而严 老讲台上的“潇洒表演”,几乎是用了一辈子时间在准备。医家心中有患者,这是为医者的 境界。有了这一境界,才可置钱与权于一边,也才可使医术精进。裘老在85 岁高龄时,还为 写书登六层楼拜访求教,心中的患者是他唯一的动力。当我们看到一些医生把病人作为赚钱 工具,甚至对病人随意训斥的时候,心中的叹息表达的是一种愤慨。
如果教师们能追随严老,才学丰厚而演讲潇洒;医生们能追 随裘老,医术精湛而品格高尚,我们一定会觉得内心多了一份安宁。
【并列论述示例】
春晚的笑声
陈鲁民
“笑一笑,十年少”。生活中不能没有笑声,一年一度的央 视春晚,更是一次全民笑声的大荟萃。春晚最重要的是语言类节目,其首要指标就是笑声, 笑声多少是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导演组规定,语言类节目,必须是一开场就要带来笑 声,每个节目必须有大笑若干次,小笑若干次,否则就失败了,这都是合情合理的。可以说, 笑是春晚的导演、编剧、演员追求的最高目标。
可是,笑也有很多种,并不是有了笑声就一切都好。我们的 节目需要带给观众的是健康的、阳光的、善意的、自然的笑,而不是低俗的、廉价的、暧昧 的、强挤出来的笑。
譬如,靠嘲弄自己或别人身体缺陷的笑。在节目中嘲笑李咏 的脸长,潘长江的个矮,葛优的秃顶,毕福剑的眼小,都能引起笑声,也确实已被用过多次, 屡试不爽。在《找保姆》节目里,冯巩一上来先拿李咏开涮:“‘驴脸’的称呼是随便能给 你的啊,那个称呼永远属于主持人李咏,那个长度,非‘长’6+1 啊!”这样的笑,就是不 健康的笑,导向也是不好的。如果在国外,可能会引发异议,甚至被起诉。赵本山当年在美 国演出二人转时,因演员扮相滑稽丑陋,讽刺残疾人、肥胖者和精神病患者,遭到一些美国 观众及舆论的猛烈批评。普遍认为赵本山小品中的包袱和笑料,无不来自于对病残人群的嘲 讽和挖苦,把自己创造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
靠占别人便宜的笑。主要是一些相声节目里,两个演员绕来 绕去,最后抖出个包袱,或者一个被巧妙地比喻成了驴、猪、狗一类的动物,或一个成了另 一个的大爷或叔叔,或者一个被戴上绿帽子,也能带来阵阵笑声,这样的笑,就有些低俗, 最多是傻笑。无怪乎这些年相声一直不太景气,因为包袱和笑料都难上档次。回过头来再听 听侯宝林大师的相声,何其干净、高雅而又巧妙无比,那真是字字珠玑,百听不厌,相声后 辈为什么不能学学呢?
靠嘲笑弱势群体的笑。弱势群体是社会上最需要同情的一批 人,他们生活困窘,收入低下,度日艰难,不仅需要在经济上向他们施予援手,在精神上也 需要受到尊重,使他们保持应有尊严。春晚已多次有意无意地在节目中露出对他们的嘲弄之 意,譬如冯巩在《公交协奏曲》中的台词:“以前我媳妇不爱干活儿。自从输了血之后,嘿, 两袋大米10 棵白菜,扛着上八楼了!后来一打听啊,输血的那几个农民工哥们儿啊,是搬家 公司的!”由此带来的笑就是浅薄无聊的笑,说严重点,是无心无肺的笑。
靠奇异装束打扮引发的笑。在小品《装修》里,林永健女扮 男装,浓妆艳抹,妖里妖气,扭扭捏捏;而赵本山那种“走路不正,歪戴帽子,衣着不整, 猥琐拘束”的农民形象则已经在春晚折腾了20 年,不光农民兄弟看了不舒服,我们看了也不 自在。靠这种丑化形象剑走偏锋的办法来引发的笑声,就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是廉价而 没有价值的笑。春晚如果还是靠这种“原始”办法来制造笑声,那真是有些黔驴技穷了。
春晚需要欢歌笑语,也需要格调不俗;需要取悦观众,也需 要引领风尚。因而,希望我们的导演、编剧、演员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精雕细琢,千锤 百炼,努力带来一些高水平的、雅俗共赏的笑声,让全国观众在除夕之夜开怀大笑,在笑声 中领略生活的甘甜,在笑声中憧憬美好的明天。
批量拜年
边缘
年夜饭刚扒了几口,只听得“叮咚”一声响,手机短信来了, 拜年的。一想,先前没向他发过拜年短信,赶紧摁了一通手机键,将回拜发送过去。于是重 拾碗筷,对付年夜饭,却又是一声“叮咚”!
这样的情景剧,大家早已不陌生了。有朋友介绍经验说,早 早地按保存在手机里的亲友名单,将拜年短信群发过去,一次完成,就可最大限度地免除回 复短信的麻烦。
2 月 5 日《福州晚报》报道,除夕和初一,全国个人用户发 送拜年短信超过50 亿条。另据电信部门统计,我省除夕夜手机短信拜年达5500 万次,同比 增长41%。
感谢科技将我们带进信息时代,动动手指头,就能同时向数 以百计的亲友“致以节日的亲切问候”。但在这样的便捷中,“年”的味道更淡了。“见面 之后是寒暄,寒暄之后便说我胖了。”鲁迅在小说《祝福》里淡淡地批评的客套,放到现在, 比起“人机对话”式的拜年,竟显出了难得的温情。
养殖场里的鸡鸭,通过一系列的物流线路,最终摆上饭桌。 我们不能说这些鸡鸭是假的,但总担心这鸡肉鸭肉里是否含有过多的添加剂,因为那味道, 与乡下老妈一把谷子一勺剩饭喂出来的鸡鸭相比,实在差得太远。
同样的道理,我们绝不能说群发的拜年短信都是虚情假意, 但我们仍然怀疑,那情意里有太多的应景成分。一年又一年地发送拜年短信,越来越像是在 机械地完成规定动作。人脑被植入程序,只记得时间一到就该发送,不发送便是失礼,收而 不回更是失礼。至于内容,索性不去动那脑筋了,反正都是吉祥话的大拼盘,网络上早已泛 滥,一捞一大把,或者就用人家发过来的内容吧,转发就是。倾尽通天河之水,煮一只老鳖, 这“鳖汤”寡淡到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个用钢铁产品和电子信息搭建的现代空间里,忙与杂总 是让人身心俱疲。在这个意义上,群发拜年短信也许无可厚非。但若是群发拜年短信的人们 自己也不堪其扰,也自叹欲罢不能,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建议:人人群发,等于没发;欲求清 净,不如不发。
确实,平时多点联系,多些沟通,远胜过仅在逢年过节扎堆 互发祝贺短信。平时的联系、沟通,往往意味着要伸手互帮互助,要多费些心力物力,但这 是你帮我助的厚礼。至于应景的问候,谁都明白,虚礼而已。
拜年的言行可以批量制造,真情实意无法批量生产。一年忙 到头,过个年真的不必那么累,许多虚礼能抛就抛吧。不要怕失了老礼,起码你还有一句老 话垫底——君子之交淡如水。
【并列论述示例】
读书乐
人们常把求知勤学叫作“寒窗苦读”,而我大不以为然。读书 之乐,不一而足;苦诚有之,乐亦无穷也。我虽年方十六,却也已读了十多年的书,自谓读 书有三乐”。
一曰释疑之乐。人是万物之灵,是已知万物中唯一有思想的 生灵。既然有思想,就不免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生出许多疑问来。然而一个人的思想是有 限的,不可能解决所以的疑问,有疑而不解,岂不令人遗憾?“丈夫当日知其所亡”,这就 是必须借助于读书了。读一本书,就像有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人在帮你打开心中的疑惑。 有时一个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却通过读一本书而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于是郁结在心头 的疑问烟消云散。
二曰启思之乐。“书籍是人类智慧的钥匙”,如果把人的创 造力比作一座蓄水池的话,那么书就是泄水的闸门了。历史上有很多创造发明正是受了书的 启发,例如当年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正当他在苦苦寻找一种新型抗生素时,他偶然读到 了几十年前的一本关于抗生素的书,里面提到了一种能消灭细菌的霉菌,不久以后,青霉素 问世了。当然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人来说,读书或许还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但仍极具启迪作 用。比如读《世界之谜》,书中的一连串的问号把你带到了一个无比美妙的未知世界,由此你 的智慧得到了启迪和发展,这不是读书的妙处吗?
三曰神游之乐。这世界的确是太阔大了。大至宇宙,小至原 子。远的不用说,就连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各地的佳境名胜,在人短暂一生中游历殆尽也是不 可能的。这时,书又成了一种最理想的交通工具,上天入地极大至微,只要是人类思想所及 的地方,他便能带你畅游一番。佳境在目,歌声若闻,山水皆伸手可及,这又是读书一乐。
当然,读书之乐不止这三种,又如正己之乐,知理之乐,可 谓不可胜数也。诚然,有乐也必有苦,然苦能生乐,又何苦之有?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 博大的名言,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 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 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1 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 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 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 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 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 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 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凄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 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 从天窗洒入。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选择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 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 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 岁还是40 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 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 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 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 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 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 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 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 己,又住着谁呢?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 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 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 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 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 么嘹亮,都是别的手指圈划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 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 息地,是指挥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 不伟大,但我们庄严。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 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 的辽阔啊!
【并列论述示例】
精神的三间小屋
甘肃考生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精神有三间小屋。第一 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
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放我们的苦难。南太平洋的小岛幼龟,只有经老 鹰不断地啄食,在竞争中得以生存。而没有丝毫苦难意识的龟群,终将成为雄鹰的腹中之食。 没有经过流水冲蚀的卵石,不会发出夺目的光彩;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树木,不会在风雨中 愈益苍翠;没有经过苦难洗礼的人类,不会在自然面前更加挺拔。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遭贬,但他的心中总是将苦难承载。 “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依旧乐观地迎接苦难,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写“虽遭贬 于此,遇事者有尊主泽民者,则为之录”。这才是一代伟人文豪的处世之学,将苦难放在心 底,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思想。接受错误信息的幼龟,没有经过 自己的思考,就争先恐后地涌向海滩,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对于一个人来说,进过 思考,再作出决定,才是智者。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在他的《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中说: “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古有言:三思而后行,充分地思考,才有扫清行进之中的障 碍,庞涓未经深思,轻信孙膑所设之计,才有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遗憾,可马懿未经 熟虑,轻信孔明空城之计,才有了拥有重兵而致大败的千古遗恨。而正因为有了多次思考, 敢于否定前人,才有了给阿基米德一个杠杆,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佳话,才有了给卡文迪 许一杆巨称,他可以称出地球质量的传奇。
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龟,也可以在危难时 刻缩回去,重新审视世界,作为有成熟心智的人类,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有苦有难, 也可以进过思考,找寻出路。坚信,我是自己的主宰,虽然失望,但不绝望。
晋朝时代黑暗,朝廷腐败,都自有“竹林七贤”在一片乱世 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于是有了嵇康的竹林打铁,广陵绝唱,有了阮籍的“时无英雄 遂使竖子成名”的高呼,有了刘伶抱杆栏而舞,把盏而歌的吟唱。
这精神的三间小屋,需要能够承受苦难的心灵作柱,能够遇 事三思的大脑作梁,最后以自己为墙,建成窗明几净,阳光四溢的三所小屋!
【并列论述示例】
善良• 丰富• 高贵
周国平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 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 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 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钱或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 于是我怀念善良。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 之物。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唯一目标,全部生活由 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是上天赐给万物之 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 精神需求。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 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 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干任何出卖自己尊 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地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灵魂的卑鄙 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 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 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 人应该做精神贵族。
我听见一切时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 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 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对比论述示例】
谈摆脱
朱光潜
黑格尔对于古今悲剧,最推尊希腊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的哥哥因为争王位借重敌国的兵攻击他自己的祖国忒拜,他在战场中被打死了。忒 拜新王克瑞翁悬令,如有人敢收葬他,便处死罪,因为他是一个国贼。安提戈涅很像中国的 聂嫈,毅然不避死刑,把她哥哥的尸骨收葬了。安提戈涅又是和克瑞翁的儿子海蒙订过婚的, 她被绞以后,海蒙痛恨她,也自杀了。
黑格尔以为凡悲剧都生于两理想的冲突,而《安提戈涅》是 最好的实例。就克瑞翁说,做国王的职责和做父亲的职责相冲突。就安提戈涅说,做国民的 职责和做妹妹的职责相冲突。就海蒙说,做儿子的职责和做情人的职责相冲突。因此冲突, 故三方面结果都是悲剧。
黑格尔只是论文学,其实推广一点说,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 理想的冲突场?不过实在界和舞台有一点不同,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而人生的 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 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 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不免差误时 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有这样的果决, 悲剧决不会发生。悲剧之发生就在于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这 个道理我可以举几个实例来说明:
“禾”是一个大学生,很好文学,而他那一班的功课有簿记, 有法律,都是他所厌恶的。他每见到我便愁眉蹙额的说:“真是无聊!天天只是预备考试!天 天只是读这些没有意味的课本!”我告诉他,“你既不欢喜那些东西,便把它们丢开就是了。” 他说:“既然花了家里的钱进学堂,总得要勉强敷衍考试才是。”我说:“你要敷衍考试, 就敷衍考试是了。”然而他天天嫌恶考试,天天又还在那儿预备考试。
我有一个幼时的同学恋爱了一个女子。他的家庭极力阻止他。 他每次来信都向我诉苦。我去信告诉他说,“你既爱她,便毅然不顾一切去爱她就是了。” 他又说:“家庭骨肉的恩爱能够这样恝然置之么?”我回复他说:“事既不能两全,你便应 该趁早疏绝她。”但是他到现在还是犹豫不知所可,还是照旧叫苦。
“禹”也是一个旧相识。他在衙门里充当一个小差事。他很 能做文章,家里虽不丰裕,也还不至于没有饭吃。衙门里案牍和他的脾胃不很合,而且妨碍 他著述。他时常觉得他的生活没有意味,和我谈心时,不是说,“嗳,如果我不要就这个事, 这本稿子久已写成了。”就是说:“这事简直不是人干的,我回家陪妻子吃糙米饭去了!” 像这样的话我也不知道听他说过多少回数,但是他还是依旧风雨无阻的去应卯。
这些朋友的毛病都不在“见不到”而在“摆脱不开”。“摆 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 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的过去的。要免除这种人生的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 消极说是“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 致志的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现在姑且 举几个实例来说明我所谓“摆脱得开”。
释迦牟尼当太子时,乘车出游,看到生老病死的苦状,便恍 然解悟人生虚幻,把慈父娇妻爱子和王位一齐抛开,深夜遁入深山,静坐菩提树下,冥心默 想解脱人类罪苦的方法。这是古今第一个知道摆脱的人。其次如苏格拉底,如耶稣,如屈原, 如文天祥,为保持人格而从容就死,能摆脱开一般人所摆脱不开的生活欲,也很可以廉顽立 懦。再其次如希腊第欧根尼提倡克欲哲学,除一个饮水的杯子和一个盘坐的桶子以外,身旁 别无长物,一日见童子用手捧水喝
,他便把饮水的杯子也掷碎。犹太斯宾诺莎学说与犹 太教义不合,犹太教徒行贿不遂,把他驱逐出籍,他以后便专靠磨镜过活。他在当时是欧洲 第一个大哲学家,海得尔堡大学请他去当哲学教授,他说:“我还是磨我的镜子比较自由。” 所以谢绝教授的位置。这是能为真理为学问摆脱一切的。卓文君逃开富家的安适,去陪司马 相如当垆卖酒,是能为恋爱摆脱一切的。张翰在齐做大司马东曹掾,一天看见秋风乍起,想 起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立刻就弃官归里。陶渊明做彭泽令,不愿束带见督邮,向县吏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立即解绶辞官。这是能摆脱禄位以行吾心所安的。英 国小说家司各特早年颇致力于诗,后读拜伦著作,知道自己在诗的方面不能有大成就,便丢 开音律专去做他的小说。这是能为某一种学问而摆脱开其他学问之引诱的。孟敏堕甑,不顾 而去。郭林宗问他的缘故,他回答说:“甑已碎,顾之何益?”这是能摆脱过去之失败的。
斯蒂文森论文,说文章之术在知遗漏,其实不独文章如是, 生活也要知所遗漏。我幼时,有一位最敬爱的国文教师看出我不知摆脱的毛病,尝在我的课 卷后面加这样的批语:“长枪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致胜,汝才力有偏向,姑发 展其所长,不必广心博鹜也。”十年以来,说了许多废话,看了许多废书,做了许多不中用 的事,走了许多没有目标的路,多尝试,少成功,回忆师训,殊觉赧然,冷眼观察,世间像 我这样暗中摸索的人正亦不少。大节固不用说,请问街头那纷纷群众忙的为什么?为什么天 天做明知其无聊的工作,说明知其无聊的话,和明知其无聊的朋友假意周旋?在我看来,这 都由于“摆脱不开”。因为人人都“摆脱不开”,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选自《给 青年的十二封信》)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 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 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 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 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 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 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 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 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 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 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 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 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 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 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 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 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 年7 月15 日被国民 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 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 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 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 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 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 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 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 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读书乐
人们常把求知勤学叫作“寒窗苦读”,而我大不以为然。读书 之乐,不一而足;苦诚有之,乐亦无穷也。我虽年方十六,却也已读了十多年的书,自谓读 书有三乐”。
一曰释疑之乐。人是万物之灵,是已知万物中唯一有思想的 生灵。既然有思想,就不免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生出许多疑问来。然而一个人的思想是有 限的,不可能解决所以的疑问,有疑而不解,岂不令人遗憾?“丈夫当日知其所亡”,这就 是必须借助于读书了。读一本书,就像有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人在帮你打开心中的疑惑。 有时一个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却通过读一本书而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于是郁结在心头 的疑问烟消云散。
二曰启思之乐。“书籍是人类智慧的钥匙”,如果把人的创 造力比作一座蓄水池的话,那么书就是泄水的闸门了。历史上有很多创造发明正是受了书的 启发,例如当年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正当他在苦苦寻找一种新型抗生素时,他偶然读到 了几十年前的一本关于抗生素的书,里面提到了一种能消灭细菌的霉菌,不久以后,青霉素 问世了。当然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人来说,读书或许还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但仍极具启迪作 用。比如读《世界之谜》,书中的一连串的问号把你带到了一个无比美妙的未知世界,由此你 的智慧得到了启迪和发展,这不是读书的妙处吗?
三曰神游之乐。这世界的确是太阔大了。大至宇宙,小至原 子。远的不用说,就连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各地的佳境名胜,在人短暂一生中游历殆尽也是不 可能的。这时,书又成了一种最理想的交通工具,上天入地极大至微,只要是人类思想所及 的地方,他便能带你畅游一番。佳境在目,歌声若闻,山水皆伸手可及,这又是读书一乐。
当然,读书之乐不止这三种,又如正己之乐,知理之乐,可 谓不可胜数也。诚然,有乐也必有苦,然苦能生乐,又何苦之有?
读书三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一首《读书有感》,寥寥数语便道破了读书的底蕴和美妙,说出了阅 读中那份难以言表的收获和快乐。我乃凡夫俗子,无他嗜好,惟闲暇捧读并乐在其中。
读书之乐,乐在读之。小学时,在灶台边借着微弱的火光读 过《西游记》,在旷野中幕天席地朗读过唐诗宋词;中学时,在课堂上躲避老师的火眼金睛偷 看过《红与黑》,在夏夜里冒着蚊虫的叮咬默颂过泰戈尔;大学时,山间的林荫里阅读流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