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自主创新教学,指教师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活动,探索小学作文教学规 律,引导学生挖掘作文潜能,自主自能地习作,发展作文素质,最终掌握 ( 达到大纲的作文要求 ) 作文这个“交际工具”。我们从以下三 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一、教师在实施小学作文教学中“教”的创 新。
教师永远是教育的主导力量,教学的任何改 革都依赖于教师的牵头实施,作文教学研究也不例外。
㈠确立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
1 、需要观。 因为需要,才重视,才喜欢,才舍得下功夫。作文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 摆不能的程度。我们认为,作文能够满足学生的三大需要:⑴心理需要。小学生自我意识强 烈,作文直接展示他们的才情 ; 学生帮助同学改文也能体现自 身 水 平 。 学 生 的 表 现 欲 ( 自 我 实 现 ) 和助人欲 ( 通过对他人施加 积极的影响,实现自我价值 ) 均可在作文学习中得以满足。⑵ 学习需要。写好作文,一能提高语文成绩,二能使学生在师生中受到尊重,获得相应地位。 ⑶生活需要。作文的工具性决定它必须为生活服务。事实上,写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益, 生活质量。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向学生反 复施加以上三种“需要”的的意念,创造作文在生活中的运用机会,让学生的作文需要由外 加变为内在,由潜伏变为活动,使作文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2 、创新观。 作文本身就属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呼唤创造性指导。童言没有粉饰,不知迎合—童言无 忌 ! 教师要引导学生原汁原味地通过作文表意抒情 , 展示个性。个性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个性得到张扬,才会 时时闪现创新的火花。上海的两块“金子”—满舟和韩寒可以为证。
3 、实践观。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所以多实践 ( 大量读写 ) ,就能写好作文 ! 实践观要求:⑴师生要广泛开拓作文训练天地,创造尽可能多的作文实践机会 ; ⑵教师勤写“下水”文。好处有三:其一,有利于教师换位 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作文,体察甘苦 ; 其二,“拳不离 手,曲不离口”。有利于担当作文指导任务的教师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提高写作水平中提 高指导水平 ; 其三,有利于树立教师指导的威信。
4 、过程观。 作文是学生语言、才智、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写文章是一种慢功。因此,教师要 关注学生成就作文的全程,作前准备、作中指导、作后评改都要倾注心血。作文指导要从早 开始,从童心出发,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5 、习作观。 “习作”乃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性质,它要求小学生只须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表 达出来即可。“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要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 病。” ( 叶圣陶语 ) 习作观启 示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尺,不时地量出学生的进步和成功,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热情。 6 、育人观。作文作为一种工具,既可以用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 人类带来灾祸。运用之功,全在人心 ! 所以有“为文先为人” 之 说 。 反 过 来 “ 只 有 坚 持 育 人 , 才 能 进 入 语 文 教 学 的 自 由 王 国。” ( 魏书生语 ) 在作文教 学中,教师要以健康人格和教育艺术影响学生,使学生宽容平和,积极向上。
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国幅员辽阔,现行教材偏重共性,难以顾 及到地方。教师只有面对实际,研读大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施生动有效的作文教 学。具体做法如下:
1 、应时而作。 即把握时机,乘热打铁,及时作文。如开学初,我班的王星同学随父母迁往北京就读,全班 都十分想念他,课间时常谈起王星。恰好小语第八册第四单元有个《给远方亲友的一封信》 的作文练习,我便设法找来王星在北京的地址,发动学生给他写信。情动而辞发,学生热情 高涨,收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随着王星的回信,有些同学开始与他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作 文成了一种生活需要,自觉行为。由此可见,作文训练不要刻意因循教材流程,可以根据实 际作灵活处理。这个“实际”可以是学生关注的热点,也可以是学生急需要解决的作文问题。
2 、读写结合。 即在阅读教学中增加小练笔。小练笔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学生没有畏 难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它弥补了大作文训练顾面难顾点的先天不足,全方位地训练了学生 各 种 作 文 技 能 。 形 式 有 改 写 、 扩 ( 缩 ) 写、仿写、听写 ( 要十分重 视听写,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等。我们要求教师一课 一练,先说再写。
3 、学科联姻。 即凭借音乐、体育、美术等其它学科开展作文教学,开拓作文训练场地,也容易激起学生的 写作兴趣。如小语第八册有个植物描写的片断训练,我和美术教师协商进行一次植物素描, 让学生以文配画。学生果然写得兴致勃勃。作后反思:绘画与写作本就一脉相承,绘画的过 程就是作文的过程,大脑的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当然能够取得胜利。譬如,还可以引导 学生写数学的解题过程,写体育活动,写音乐联想„„学生写正在参与的事物总是乐此不疲。
㈢构建自主创新型作文教学模式。
我校课题组茅伟群等老师在实践中构建了“五 步 式 ” 作 文 教 学 模 式 : 尝 试 ( ① 开 展 活 动 ; ②自我审题 ; ③自列提纲 ; ④ 仿文尝试 ) → 定向 ( ①共同审题 ; ②自我评价 ; ③整体定向 ) → 明法 ( ①范例明法 ; ②示例修改 ) → 自改 ( ① 重点修改 ; ②互相评点 ) →定稿。这种 设计,是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而定的,学生作文尝 试在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避免千篇一律,也便于教师从学生的首次尝试中找出共同 点,有的放矢的指导作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学 生始终兴趣浓厚,心情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参与。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同时,恰当、准 确、及时的引导,把握大局和方向性的调控,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今后,我们还将在实践研究中构建自主创新 型作文教学的活动模式,让作文教学向着作文教育推进。 ㈣采用科学的作文指导方法。
作文指导方法可谓百花齐放,这儿只谈我们 尝试性的做法:
1 、面批。作 文属于个体性劳动范畴,它更多的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在面批中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素 材、确定重点、明了细节 ; 在引导中师生容易找到桎梏作文教 学的核心因素。由于理性地经历了成就作文的全程,面批后,学生作文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特别当暂差生的作文由“不堪入目”成为全班交流的范文时,会以点带面,带动暂差生其它 方面的进步 ; 同时,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促动作用。
2
、群改。即选择一篇典型的问题作文 ( 隐去姓名 ) ,全班学生群策群力,共同修改,让大家体验将丑小鸭优化 成白天鹅的喜悦,品尝修改作文的乐趣。作为教师,也高效地解决了作文共性问题。有群改, 当然就有群赏 ( 集体欣赏美文 ) 、 群作 ( 共同完成一篇习作 ) , 实践证明,皆成效明显。
3 、培优。即 大力扶持作文苗子,为他们创机会,搭舞台,张扬其特长,使他们脱颖而出。让优秀学生带 动群体,掀起作文训练的热潮。身边的榜样具有极强的感召力,这个办法十分凑效。
二、小学生在作文学习活动中“学”的创新。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教”的创新最终 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并以学生的作文素质作为衡量该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性标尺。
㈠不断挖掘作文潜能。
我们坚信,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达到大纲要 求,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达到更高层次。本着这一认识,我们引导学生:
1 、化“作” 为“乐”。即变应付式被动作文为自我实现式主动作文。⑴树立作文信心,时刻告诉自己“我 能 行 ” ; ⑵ 培 养 “ 进 攻 的 志 趣 和 努 力 的 热 忱” ; 因为心理学家张德
秀认为,这两种特质是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⑶让作文不断有服务生活的机会,如通信 ( 打电话、发电子邮 件 ) 、投稿、记日记、编小报等。
2 、专长迁移。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或多个专长爱好,教师引导学生将对专长爱好的兴趣迁移到作文上。例如 李文同学是个汽车迷,对汽车的品牌、标志、种类、性能等都如数家珍,在家还收集了许多 汽车玩具,一聊起汽车便滔滔不绝,但并不喜欢写作。我就请李文在班上作一个汽车方面的 讲座。我建议他将发言稿写下来,以便讲得更精彩。李文答应了。这次讲座果然大获成功。 我乘胜追击,告诉李文,讲座的成功说明你有很大的作文潜能 ; 如果写其它事物能像你喜欢汽车一样投入热情,平日留心观察,注重资料积累,你的作文一 定能篇篇得优。李文听得连连点头。此后李文的作文果然有了长足的进步,还在市级刊物发 表了两篇习作。 3 、提高认识。⑴提高对写作行为的认识,解决 " 我要写 " 的问题。自主行为 的结果总比被动行为的结果理想 ; ⑵提高对写作对象 ( 内容 ) 的认识。因为“文成 于思”。脱离主体观照的文字是没有灵性的。提高对写作对象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沙里淘金, 从琐碎纷繁的生活中迅速找到典型的写作材料。提高的办法有:丰富生活内容 ( 生活的丰富便是认识的提高 ); 比较辨别写作对象等。⑶提高对自身作文专长的认识。学生有的长于描述,有的专于议论, 有的善于抒情。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写作专长,着力培养—“扬长补短”, 即 在 专 长 迅 速 提 高 的 同 时 带 动 相 关 写 作 能 力 的 提 高 , 产 生 辐 射 效 应 ; 它不同于“扬长避短”,更有异于“扼长补短”。
4 、强化积累。 积 累 语 言 , 积 累 生 活 , 积 累 认 识 ( 思 想 ) , 积 累 技 法 。 “ 厚 积 ” 才 能 “ 优 发” ! 积累方法有二:一是阅读—阅读文字获取间接经验,阅 读生活获取直接经验 ; 二是实践—“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 钧任翕张”。 ( 郭沫若语 ) 通 过实践强化对积累的需要
;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作文综合素养的积累。
5 、时常反醒。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学生时时自问:我想写什么 ? 我会写什么 ? 我擅长写什么 ? 我 已 经 写 了 什 么 ? 我 还 能 写 什 么 ? 还有哪些我不能写 ? 在反省 中不断校正作文航向,准确定位。
㈡不断更新作文策略。
1 、给自己出 一个好的作文题。好的作文题能让人灵感闪现,才思泉涌。例如《爱的教育》中,安利珂的 舅父给他出了一题《想吹熄太阳的小孩》,马上激起了安利珂浓厚的作文兴趣。好的作文题具 有新颖、有趣的特点,它往往来源于生活。如学生要写一篇题为《我爱 》的作文,觉得 无话可说。回到家,五岁的女儿对我说:“爸爸,大运河很想我。”我懂女儿话的意思:让 我带她去大运河看看。女儿的话启示了我。于是作文题改为《 爱 我 》, 再 经 我 点 拨 , 学 生 欣 然 提 笔 。 因 为 《 我 爱 》是间接要求学生写出对象的优点 ( 特点 ); 而《 爱我》是直 接 要 求 学 生 写 出 对 象 的 优 点 ( 特 点 ) ,目标指向更明。另外题目二易激起童趣,符合孩子的年龄 特征,如《大运河爱我》、《文具盒爱我》等。
2 、给自己订 一个作文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作文的日程表、数量、训练重点等,优等生还可增设投稿量、 优秀习作比例等。计划因生而宜。目的在于给学生的作文学习以约束和动力。
3 、写日记。 日记因其朝花夕拾可积累大量鲜活的生活素材,因其随意灵便的表达方式又能训练多方面的 作文技能,只要做到持之以恒、严肃认真,作文水平定能“天天向上”。这是被无数实践所 证明了的。
4 、加入写作 团体。写作需要良好的环境。近朱者赤。学生可加入作文兴趣小组,成为文学社社员,报社 通讯员。写作团体定期活动,经常交流,按期完稿,有利于学生相互间的促进和提高,且成 效显著。
5 、增加作文 弹性。因为目的一致,这跟订作文计划并不矛盾。其一,时间上不一定要限时完成 ; 其二,数量上,可分为必写篇、选写篇和应时篇 ; 其 三,要求上暂差生可适当降低,优等生可适当提高,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得到充分发展。㈢丰富作文思维方式。
作文是一种思维体操。思维主宰着作文的全 程。所以小学作文学习的核心应该是丰富作文思维方式,发展作文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作 文思维品质。小学生思维的形式、训练点、及其对作文的作用归纳如下表:
思维形式 训练点 对作文的作用
形象思维 留心周围事物,丰 富表象储备。 使作文内容具体、生动。
逻辑思维 判断、推理、综合 等。 使作文内容准确、合理、真实。
多向思维 联想、想象。 丰富作文材料,提供更大的选 材空间。
求异思维 大胆质疑,敢于发 表自己的见解。 张扬个性,使作文具有独创性。
直觉思维 丰富阅读,培养语 感,重视感悟、体验。
灵感思维 丰富知识和经验。
三、探索小学作文教学规律。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客观事物都在按照本 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发展。作文教学也有规律可循 ! 徐永森老 师将小学作文教学规律根据作文教学的矛盾揭示概括为三点:一是生活、阅读、写作的三相 反馈联系 ; 二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互相转化 ; 三是内容与形式的两度循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发现,还有 两点规律须加注意:
1 、从汉民族 的文化发展看—细致观察应与内心体验相结合。古老的汉字是表意文字,中国书画以意统形, 以神摄形,中国散文形散神凝,中国戏曲以虚拟实,几面小旗,几根马鞭便可引出千军万马 等等都可以看出汉民族的文化更注重宏观,更注重意象,更多的是一种直觉性思维。而以汉 字写就的作文当然应符合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审美个性,做到意在笔先,“情动而辞发”, 理至而文就。否则观察到的将是一堆看似精密无比的机器零件,实为毫无人情味的废铜烂铁。
2 、从人类认 识的规律看—作文学习应在会中学会。人类文明发展至今,都是踩着历史的肩膀走过来的。 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旧知的铺垫。作文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当然应遵循这一规律。 打个比方,作文学习如砌房,先有地基而后有房屋,先会建小楼后会造大厦。这个“地基”, 这个“小楼”,就是旧知,就是“会”。在会中学会,坡度小,利于群体的发展,信心的建 立 。 切 忌 让 小 学 生 在 “ 在 不 会 中 学 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