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 年决胜高考作文全程讲 与练(一)
命题走向:人文性、自然性、科学性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 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 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 植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 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回避时代热点,淡化道德训诫,更 加侧重于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学性。更多的题目可能采自常规性的人文观、自然观以及科学 视野、科学精神等,将内容拓宽到文化辨析、身心体验、个人审视、生命和环境关注乃至历 史评说、科技认知、艺文感受和审美体味等领域。
从命题本身而言,随着十几个自主命题省市的相互推动,题 型将更加丰富多样,话题作文可能减少,且鉴于这种作文所导致的宿构、套写和过于自由等 负面作用,将在开放中有所约束,在灵活中有所规范。另外,题目给出的思想预置,可能会 更加模糊,提供可以多角度解读的宽泛选项。从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来看,考生可从 哪些方面进行应试复习,提高作文成绩?我们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分析可以看出:
从题型的发展趋势看,话题作文已渐渐淡出。材料作文与旧 材料作文相比,开放性大了。主要就是选取来自生活的事实材料,真实具体的材料比抽象标 题更容易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丰富的材料内容中蕴藏着含义的多解性,这有利 于促进考生构思立意的多元化。
从写作内容看,命题的导向一是日益重视让考生面对生活实 际中的问题写体验、体悟,2011 年多数试卷涉及生活中的真实现象。二是重视考生思辨能力 与对哲理现象的体验、体悟,如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和辽宁卷(“关 于苹果的现象”)。这样有利于引导师生树立写作是为了交流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 能力,有助于改变考生片面追求文笔,“学生腔”“文艺腔”严重的倾向。
鉴于此我们建议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应试复习:
1.要多关注社会生活现象,养成对生活现象体验、思考、认 识的好习惯。
2.要多做审题和写作思路的训练,拿到一个作文题,要能从 几个角度来构思。
3.在复习中要把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中材料的积累、观点的 启示、情感的熏陶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一、命题作文审题与立意
(一)、近年高考命题作文分析:
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天津卷: 愿景 湖南卷:谈意气(定体:议论文)辽宁卷:肩膀 (诗歌除外)江苏卷:人与路(诗歌除外)北京卷:北京的符号
2.2007 年各地命题作文
四川:一步与一生
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福建卷:季节
湖南卷:诗意地生活
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嘴边
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语文,想说爱 你不容易
辽宁卷:我能
江苏卷:怀想天空
3.2008 年各地命题作文
上海卷:他们
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
天津卷:人之常情
浙江卷:触摸城市、感受乡村
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
江苏卷:好奇心
4.2009 年各地命题作文
北京卷: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湖南卷:踮起脚尖
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四川卷:熟悉
山东卷:见证
天津卷:我说九零后
湖北卷:站在____门口
江苏卷:品味时尚
重庆卷:我与故事
5.2010 年各地命题作文
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广东卷:与你为邻
江苏卷:绿色生活
湖南卷:早
江西卷:找回童年
浙江卷:角色转化之间
宁夏卷:诚信善良
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
上海卷:难题
2013 年天津卷: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说法,这里的“学”, 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 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湖北卷|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 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 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 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
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肩膀》《他们》《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 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 胜去年红》 《带着感动出发》 。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 完全式命题: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 发》等等。
2 、 材 料 式 命 题 08 年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
诸如成功、失败、质疑、 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作文,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十一类型: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勤能补拙》等。
2、概念型。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如《说习惯》。 《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等。
3、关系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要论 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个人和集体》、《人格与国格》、《天才•勤奋•条件》、《人 与路》。
4、对比型。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 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如《自卑与自负》、《失败和成功》、《电脑和人脑》、《生有所息 生无 所息》等。
5、比喻型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 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如《清流与活源》、《科学家和春蚕》、《赏花•育花• 护花》等。
6、象征型。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 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7、评议型。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 如《鲁迅的精神》、《论雷峰塔的倒掉》、《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
8 引申型。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 题发挥,展开议论。如《从"萧何追韩信"谈起》,《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 箱的联想》、以“说‘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 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以《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肩膀》 等。
9、考证型。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要求查 核并发表议论。如《"一言堂"小考》、《赌博的由来》。《"下笔如有神"新解》等。
10、感想型。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要求发表自己 的感想并进行议论。如《读〈拿来主义〉有感》、《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
11、批驳型。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用反诘或质疑的句 式命题,意在批驳。如《"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 质疑》等。
(二)审题的具体任务,
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
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3:明确立意;
4:确定文章的体裁。
(三)命题作文审题思路:
1、认真研读提示语,善于捕捉审题信息。
(1)打开写作思路,拓展写作范围。(2)展开联想,挖掘文 题内涵,明确文题含义。
2、分析文题结构,把握写作重点。
标题以偏正、并列或动宾等结构形式出现,如“诗意地生 活”“好奇心”“人之常情”等。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的限制,在审题时要抓 题眼,即抓中心词,以明确写作方向。
动宾《谈名人效应》介宾《在我记忆的深处》偏正《难忘的 一件小事》并列《主见与偏见》主谓《豁达的人不需要“面子”》独词《追求》
(四)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指导:
探 究 寓 意 法 以 问 领 想 法 增补信息法
化 意 为 象 法 明 确 重 心 法 一分为二法
1: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 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挖掘寓意法”就是挖掘其比喻义或 象征义的方法。
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
(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 “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 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 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 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例:题目:07 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 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 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审题指导:“怀想天空”,“怀想”的意思是怀念、思念、 想念、渴望,而“天空”这个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则十分丰富,可以从天空本身 具有的特点引发开去,从而去联系生活实际,打开思路,再来很好地构思立意。
“天空”有博大宽广、包孕一切、包容万物、无论你到哪里 它都在你身旁的特点,它多像自己的父母,我们完全可以从真切怀想父母这一角度去写作。
“天空”高远深邃,令人神往,象征自己的理想的王国,可 以从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角度立意 。
“天空”中有无数星球,特别是夜晚,群星灿烂,而历史的 星河中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亦如群星一样照彻天宇,可以从怀想伟人的角度立意。
“天空”广阔无际,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它是自由、无拘无 束的象征,可以从渴望自由的角度立意 。
“天空”多姿多彩,朝阳、白云、烈日、乌云、月亮等都可 以点缀它的生活,是否可以从天空永远笑对一切风云变幻角度来立意构思?
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 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 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 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又如2007 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 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 楼那个 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 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 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 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 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 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 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 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 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 “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 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 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 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 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 “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 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 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 去推开等等。
2:增 补信 息 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 用“增加内涵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 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 旨的目的。
例2008 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 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 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第一步,找出隐含的中心词。 触摸都市的什么? 感受乡村的什么?
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内容,也就是要找的 题眼。
第二步,明确限制。是谁触摸或感受?你、 我、 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 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 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类题训练 2008 年高考作文(湖 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 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 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 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 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 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 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 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 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 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 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 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 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3:明确“重心” 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 也就是写作的重点
1.偏正结构“题眼”往往是在限制或修饰上。 即正部是写作 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好奇)心 [绿色]生活(绿色)生活
2. 动宾短语、介宾短语做题目,题眼往往是动词或介词。《遥 望星空》、《面对大海》
3.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往在谓语 动词上。即主语是写作的对象,而谓语动词是文章的重心。 《我想握住你的手》
4. 并列结构重点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人与路 过 程 与 结 果 走与停
5、以单个词命题的作文,注意类别,区别对待。《父辈》、《责 任》、《肩膀》、《季节》《愿景》
例: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 一篇不少于800 字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地”字。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 “诗意”指什么?“诗 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 神等。
“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 神去面对生活。
1、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是一种诗意。2、享受现有的、 平凡的生活也是一种诗意。 3、不甘平庸,轰轰烈烈的追求也是一种诗意。4、陶醉于美好的 自然,身心愉悦是一种诗意
类题训练: “世界因你而精彩”。
审题指导:本题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 那么哪个是审题的重心呢?
句子的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 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
4:以 “问” 领 “想” 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 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 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2008 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 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 “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 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 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 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
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
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 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类题训练: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 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
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
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 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
怎样走出这个圈子?
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
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
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 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5:化“意”为“象” 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 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 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例:2006 年湖南卷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 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 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
方法点拨: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 的形象。
1 为 朋 友 两 肋 插 刀 是 意 气 。 2、勇斗歹徒是意气。
3 、 苏 武 牧 羊 是 意 气 。 4、 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 “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 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 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 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 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 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
6:一“分”为“二” 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 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 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 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例:以“弯曲”为题。
审题指导:怎样对“弯曲”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既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 弯曲”的反面。
能想到哪两方面 ?
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 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
类题训练 2008 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 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 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 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 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 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 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 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 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 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 害。
小结: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提示语、解说语、要求一个 也不能少
二、命题作文的立意:万紫千红总是春
审题明确后,接下来的艰巨任务便是确定文章的主旨,以便 为后文的选择材料、组织语言等工作顺利铺平道路。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集中, 在此基础上力求新颖、深刻。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学生进行立意 训练:
1、凝眸细观,捕捉身边的风景
我常常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平时注意 积累耐人寻味的精彩瞬间,因此大多孩子写作时能够从生活积累中发掘出符合题意的写作素 材。如在“风景”话题的写作训练中,有学生以《像雾像雨又像风》为题描绘了自己生活中 一道美丽风景——勤劳能干、热心助人又富有浪漫气息的母亲,深情赞美了积极乐观的生活 态度,让人读来趣味十足,感染力很强。同学们都抓住了话题“风景”的“美”的内涵,笔 下的风景可谓精彩纷呈:诲人不倦的可敬园丁;个性十足的“同桌的你”;热心的小区管理 员„„当然,我提醒他们:刻苦求学追求向上的“你”更是一道不可替代的风景!教育学生 调动生活积累写出生活中的精彩,不失为一条保证立意准确集中的便捷途径。
2、将耳朵唤醒,倾听时代的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