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 年决胜高考作文全程讲与练(二)
百步穿杨意犹酣 吹尽狂沙始到金
& nbsp; &nbs p; ——新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 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 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 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有新意:准—深—新)
二、新材料作文的概念
在认识了“题意作文”或“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之 后,我们就有必要对它的概念做一粗线条的界定。所谓“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 “题意作文”,即是指命题者提供一则寓意深刻、丰富的短小材料或简明图画,有的还稍加 提示点拨,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画面,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认 识、剖析、理解、开掘与感悟,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进行写作。就其实质来看, 这种作文形式,大致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和话题作文有相 同之处,也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一种“变式”。相对来说,该种作文,较之话题作文更具 开放性与灵活性,更利于学生发挥出水平,展现个性才华。缺陷是,有的材料比较艰涩难懂, 可能会加大部分学生的审题难度,如湖北省2005 年高考作文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 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 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 事皆未梦见。根据以上文字作文,题目自拟,800 字以内。体裁不限。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 读懂材料。
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 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 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 正确态度。
1.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 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 角度构思”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 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 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 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2.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 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3.请同学们看篇子:
2006 年全国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 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 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 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 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这则材料中主要描写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
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 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 爱的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她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这只是乌鸦被抓 住的表面原因,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 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 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他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 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 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
牧羊人,否定。否定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 行为。
孩子,肯定。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 理想的精神。
(6)你怎样看待乌鸦的行为?你认为乌鸦的模仿是对还是错? 请具体说明理由。
(7)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 个角度去立意,可以提出怎样的观点?(讨论,自由发言)
①知人难,知己更难;②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③ 摆正自己的位置④要有自知之明;⑤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⑥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 求理想
(8)总结:
回头看看,我们刚才是通过哪些步骤,运用那些方法来确定 这些立意的:
首先,我们抓住(寻找)材料中描写的主要对象,确定了立 意的角度有三个:乌鸦、牧羊人、孩子(一般说来,材料中有几件事或几个人物,就可以从 几个角度去立意);其次我们抓住了能够表明描写对象思想倾向的语句,运用由结果追溯原因 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材料,从中“悟”出道理,确定立意。这正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 骤和方法。(板书)
4.学以致用(练习)
(1)阅读下面文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 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 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 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 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 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 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 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 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2)这些描写对象有 哪些行为?(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4)从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中,你确定了什么 立意?请将你的立意写在卷子上。
对象立意
老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 长远的眼光。
年轻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胡杨树一定要夯实基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立意。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 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 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 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举目四望, 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 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 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
思考:
(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哪一个描写对象是材料 的主角?(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4)从主角的 行为中,你确定了什么立意?(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从主角这一个角度立意)(5)小爬 山虎在爬上墙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什么事?(6)爬上墙顶后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会有此变化?
投影讨论结果:
对象
(7)比较立意的优劣:
面对这样多的立意,我们应该怎样取舍?
一般说来,较为优秀的立意是指那些立意较为新颖、认识问 题较为深刻的立意。
讨论,结果投影:
5.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运 用因果推导确定立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种方法,并将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6.作业:
就以下材料写议论文,请你从不同角度审题立意,拟三个写 作中心。
经过艰难的谈判,美国的约瑟先生终于和中国长江医疗器械 厂的厂长达成协议,约定在第二天签订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的合同。会后,厂长邀请约 瑟到车间去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走边赞许地点头。走着走着,厂长突然觉得嗓子 里像有上百条小虫在爬,不由咳了一声,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连忙用鞋底擦去,油漆的 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约瑟看后,一言不发,掉头便走。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了厂长家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 信中说:“尊敬的厂长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和精明,但您在车间里吐痰的一幕使我彻 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 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皮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 会惩罚我的„„”
(1)从厂长角度,可以立意:要全面提高企业领导的素质。
(2)从约瑟角度,可以立意:就是要有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3)从整个事件角度,可以立意:改革开放,也要注意“软件”。
审题方法:
1、找对象、辨主体; 2、抓关键、 概故事; 3、辨倾向、表态度;
4、辨类型、联实际; 5、悟道理、 定立意。
四、新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2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3 引用 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 句一段或几句几段);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 性文字;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五、典例分析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 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 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 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 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 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 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 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 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 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1、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
(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2)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 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3)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1) (2)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 意。
2、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
(1) 做 人 不 能 被 失 误 打 倒 。 &nb sp; (2)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3)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 缝成功的根本原因。
3、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基本符合题意。
(1)创新塑造成功。(2)天生我材必有用。
(材料的主旨通常与主要人物直接关联。选择最佳立意。)
六、审题立意的入手角度: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 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如:
【例 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 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 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 “下一个!”(关键句: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 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 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 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例 2】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 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 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关键句:自护其短)
“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 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 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
【例 3】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完成了 巴尔扎克塑像雕塑之后,让他的学生们谈一下看法。学生们高度赞扬了塑像的雕塑技巧。其 中的一位学生说,老师,这尊塑像雕塑的太好了,太完美了。尤其是那双手,太生动、太栩 栩如生了,它简直都不属于这整个雕像了,这双手真是雕塑史上的精华。听了这些,罗丹仔 细端详了一会雕像,然后拿起斧头,毫不犹豫将塑像的那双手砍掉,并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 们说,不属于整体的东西就不应应该存在,请同学们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要。(关 键句: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二)从分析原因入手
【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 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 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 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 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主要内容:乌鸦学老鹰抓羊,结果被抓。牧羊人认为它没 有自知之明,孩子认为它很可爱。)
【分析】对象与内容:
乌鸦 乌鸦学老鹰抓小羊→羡慕→被 牧羊人抓住
牧羊人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 “它也很可 爱啊!”
原因:机械地模仿、照搬,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
立意:知人难,知己更难;正确认识自己;要确定好人生的 位置;人贵有自己之明;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
【例 2】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 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 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 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 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 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伊索寓言 •徒劳的寒鸦》)
全面理解材料:
理对象,析原因:
宙斯:选鸟王 不应以表选才或选拔人才应重实 力。(肯定的一面);
寒鸦:拾众鸟的羽毛装扮自己,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否 定的一面)
自不量力是要失败的。
众鸟:拔光它的羽毛 嫉妒之心要不 得,包容是一种美德。
立意1:外表的美不是真正的美。
立意 2:寒鸦不甘现状,它知道自己不美,但是它积极改变 自己,追求美,这种精神正是应该肯定的。选拔人才不应该只看表面,要看内在。
立意 3:寒鸦知道自己不美,它把各种羽毛粘在自己身上, 就变成了最美的鸟。这说明,博采众长可以取得成功。
立意 4:从众鸟嫉妒寒鸦,纷纷拔下寒鸦身上属于自己的毛 来看,对于吸取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成功的人,我们不应该嫉妒和指责,应该宽容和高兴才 对。
立意 5:为人、做事要诚实、脚踏实地,不应弄虚作假,脚 踏实地做好自己。
立意 6:外表不漂亮,但也可以追求心灵美(诚实才是真的 美)。
立意 7:美丽不需要伪装,可以用心去塑造。不必借外表美 来提高自己。
立意 8:自己先天不足、条件比别人差不要紧,只要有进取 之心,肯努力,一样可以脱颖而出。
立意9:不应只凭表面现象去评判人。
(三)从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 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 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 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 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 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
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四)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 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 1】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 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 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 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 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 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 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 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 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 2】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 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 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 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 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构思提示: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 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授: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 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事无绝对;理论联系实际)
青蛙: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 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善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其他动物议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优势;不要小看他人)
(五)寻找材料的异同点
(1)①马克思 23 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 格斯 21 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 岁主 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 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 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 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 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 同。
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 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 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 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 也记不起来了。
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 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 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 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六)寻找材料的互补性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 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 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 全面而有很合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 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七)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 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 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分析: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我们很容易想起“口 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七、课堂小结: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 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 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 再选择最佳角度构思作文。
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文章的要点就在于“识”与“才”。 “识”表现在“认题”之真,“才”表现在“肖题”之尽。用现在的话说,“认题”就是要 透彻地理解题目,把题目真正的内涵要求,充分发挥圆满。“肖题”就是文章符合题目要求, 不要说到题外的话。无“识”难免会胡言乱语,胡编乱造,不得要领;无“才”难免会“下 笔千言,离题万里”,备尝“离题”之痛。
相信,有王羲之看鹅的专心致志,有面壁僧人打坐的用功, 训练有素的我们面对“材料”就不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能把跑题与偏题的噩梦像蛛丝 一样轻轻抹去。练就一双慧眼吧,让我们在考试中把纷扰的材料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挥笔写就“准(审题准确)、深(立意深刻)、新(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
【强化训练】
【例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 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 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 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 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 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 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 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