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 考 作 文 预 测 及 素 材 例 文
方向四 :人类发 展 与 自 然 的 矛 盾
一 、 理 由 :
雾霾、沙尘暴、飓风、海啸、干旱、暴雨,自然界已 经违反常规,如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跨越必须直 面的问题。
二 、 立意角度
1 、 绿色生活
2 、 尊重自然 和谐相处
三 、 素材积累:
1 、她以丛林里清晨的露珠作为甘霖, 滋润一颗绿色的心;她以枝头上饱满的野果作养料,丰盈一颗绿色的心;她以黑猩猩纯真的 笑容作动力,温暖一颗绿色的心。她是珍妮古道尔,一个一生行走在丛林里,用心给世界带 来绿色的最伟大的人。
自告奋勇去研究黑猩猩,她是无所畏惧的科学家;奔 走呼号去劝慰保护野生动物,她更是心怀绿色,播撒绿色的善者。她怀揣着一颗绿色的心, 从人类文明走进丛林,走进黑猩猩的世界。丛林给她的心晕抹了一层青绿,黑猩猩给她的心 莹润了一丝柔绿,她带着更为充盈的绿色的心,为世界播撒希望,播撒绿色。
她在绿色的非洲丛林行走,微笑;她与可爱的黑猩猩 亲吻、嬉闹。她在一年四季常青不败的绿色中看黑猩猩们的儿女情长,母子情深,去感受他 们与古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绿色的心更为柔软,她柔软的心也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于是世 界和她一起保卫 野生动物 ,于是世界 的胸腔中也 蕴藏着一颗 绿色的心。
绿色是爱,是希望,珍妮古道尔用她那颗绿色的心传 递爱和希望,让绿色盈满人间。
2 、是她叫醒了被农药毒害的昆虫们, 是她让我们的春天不再寂静。
她是一个有敏锐发现力的海洋生物学家,又是一个热 情饱满的生态作家,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说,蕾切尔卡逊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寂静的春天》 中所关心的那些事情,她将我们带回如下在现代文明中丧失了令人震惊的地步的基本观念: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她是一位伟大的划时代的学者,她把绿色的种子撒播到每个人 心中,让世上开满绿色的环保之花。
宾夕法尼亚那个农庄给了她充满绿色的童年,那浩瀚 的海洋又洗刷了她本就纯洁的心灵。她不仅热爱绿色,研究环保事业,更完成了把科普论文 转化为大众读物的壮举,她笔下的海洋、森林都是那么美好,令人神往,她代替这种生命的 绿色向人们呐喊,呼唤人们对环境的爱,对绿色的希望。她像一个摆渡人,在急流中把绿色 的梦渡向彼岸。
她有限的生命唤起了无限的绿色,她自己渺小的身躯, 爆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绿色能量,她是一个行动者,也是一个缔造者,只要大自然还存在,她 那绿色的信念将 会给人们 以无限希望 ,帮我们建 设一个更美 丽的地球。
3 、 岁月无情, 人生有意。从上古的在河之洲,至明人的绿色河畔,再到今日的绿色生活的构想。每一年的 春天,当那河畔的植物繁衍,它不仅带来春天的丰盛,更是大地初萌,人间新生,是一片交 织着绿色的和谐世界。
绿色生活,把自己交给绿色, 在对绿色的热爱中我们实现了内心的和谐。
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疯狂地 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在追求的过程中,往往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绿色。 感悟自然中的天地造化,感悟绿色最本真的意义。
1845 年, 28 岁的梭罗 挣脱金钱的羁绊,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瓦尔登湖畔,追求自然的那抹绿色。两年间,自耕 自食,在湖水的涟漪中,在那翠绿的山林里,他观看日出和黎明,他为春天第一只麻雀的鸣 叫而激动,为在山腰间燃烧似的绿草而欢欣。他无数次沉醉在清澈的湖水,翠绿的山脉和夜 莺的歌唱中,他在大自然的绿色中感受到浓郁的诗意,获得了心灵的重生。于是有了现在的 《瓦尔登湖》,一本与《圣经》并列在 “ 人类二十五部经典图书 ” 的 书 , 一 本 “ 构 成 美 国 人 性 格 ” 的 书 。
远离城市的繁华,他选择了自然的宁静,人生有了绿 色,他实现了质的飞跃。
4 、袁学顺,一位普通的农民, 一位被誉为 “ 天鹅卫士 ” 的绿色执行者。时光流逝, 35 年匆匆而过,他用信念坚守绿色的堡垒,用行动打出绿色的旗帜。他义务 保护和救助伤病天鹅五百余只,保护了天鹅湿地一千余亩。他坚持每天巡湖,跑遍了荣成天 鹅湖的每一个角落。他视天鹅为孩子,将自家院子改为 “ 家庭式大天鹅康复 中心 ” ,被誉为 “ 绿色爸爸 ” 。他拿出积蓄 为天鹅购买粮食、药品,并把康复的天鹅送回蓝天,而家中却一贫如洗。为了 “ 绿色责任 ” ,他挺身而出,反对在天鹅湖畔盲目开发工业项目,并为政府环 保
献计献策。他通过开展恢复湿地,保护水源,建立民间村镇救助站点,编写《大天鹅 救助手册》等多项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带动大家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促 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天鹅卫士 ” 袁学顺,以一个朴素的心,描绘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他的人生充满 “ 绿色 ” ,并敢于承担 “ 绿色 ” 责 任 , 才 成 为 我 们 敬 畏 的 “ 绿 色 爸 爸 ” 。
5 、斑白的双鬓,苍老的双手,凋去的 容颜,时光在你身上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而你却用一颗对自然的大爱之心抹去这岁月的雕 刻,于古稀之年奔走,呼号,为这逝去的绿色,这裸露的大地,他是梁从诫,梁启超之孙, 梁思成林徽因之子。
褪去辉煌身世的外衣,他以瘦弱之躯行走在呼唤绿色 的道路上,哪怕前路黑夜漫漫,哪怕放眼望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哪怕远方悬崖峭壁寸步难行,哪怕看到的都是无尽的遗憾,也要以一己 之身奔赴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去唤醒糊涂的人类,去呼唤绿色的回归。 6000 多米可可西里之上,近百张藏羚羊皮在烈火中发出爆裂的声音,泪眼婆娑中,他看到了藏羚 羊最后的挣扎,恐惧,听到了它们的哀嚎和悲鸣。这泪,是一个 67 岁老人的 心疼与无奈,为惨遭杀害的羚羊,为人类的麻木愚昧,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逝去,为绿色的 不再。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是庄子的绿色宣 言 , 也 是 梁从诫先生一生所追求的。如今,先生的身影已然 逝去,但他呼唤绿色的声音依然在我们耳畔回响。
四 、 例文导引
尊 重 自 然 , 和 谐 相 处
“ 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 于人类。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联系着的,就像血液把我们的身体各部分联系在一起一样。人类 只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 ” 印地安酋长西雅图的话,道出了 人与万物息息相关的联系。
“ 自然界 ” ,这三个 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 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首先要谦虚谨慎,从敬畏自然 做起。
现实生活中,李奥帕德,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 他离开纷繁乱世,在自然的微风中淋漓尽致的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用一生诠释着对大自 然的热爱。
循着李奥帕德的的脚步到金沙郡旁的农场,仲冬的时 候,可以看到卷缩在洞穴的臭鼬,伸展身体,正大胆的拖着肚皮在湿漉漉的雪地奔跑着;初 春,一年中生命最早的悸动,一夜之间厚厚的积雪都消融了,溪水轻轻拍打着这片刚刚苏醒 的土地,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忽然无限感激这位博士,究竟是怎样的智慧,使他告别纷繁 乱世,找到这一方净土,我几欲拜倒下去。
李奥帕德在《沙郡年记》里这样写道: “ 我们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面对现代文明的恶 之花,我们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甚至怀念清澈的河流、静默的繁星、温润的雏菊。 ” 所以当获得了成功之时,他选择了离开,只是为了追求生命的自由。威斯 康辛河畔的废弃的农场是他的终老地,也是他心灵的归宿地。他在这里观察自然的变异、思 考土地的命运 , 。
亚里士多德说: “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 域都是美妙绝伦的。 ” 星野道夫,执一把摄影机记录下他眼中的自然。 “ 给予我们鼓励勇气的,可能不是谁曾说过 的话,而是那曾经看到的风景。 ” 正如星野道夫所说,他一个用生命爱自然 的摄影机的人。他拿起摄像机,行走在自己设置好的轨道上,他穿梭于阿拉斯加的山脉,行 走于堪察加半岛的冰河。在他的镜头下,凶残的熊变得憨态可掬,高傲的天鹅也平易近人。
星野道夫把人生看成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 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对自然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自然有更深的理解,所以 才不离不弃。数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自然的忠诚,他用生命幻化成最后的相片,是自 然中最悲壮的风景。
自然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任凭岁月磨灭, 依然鲜活。正如星野道夫所做的他的心属于自然,他与自然共舞。他用他永不止息的步伐, 告诉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和谐相处。
反观现实,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 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在人们与自然界打交道的千百年来中,人 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却越来越不懂得这不仅是一种向自然的无限索取。有了科 学的武装,那些各种动物,甚至深海里自由觅食的海洋生物,都变成了人类的食物、器物。 那些曾经与人类共存的生物,被不断驯化,有些则永久消失了。可面对全球变暖、臭氧层扩 大、流行病肆虐、环境污染科学为什么又制止不住呢?人类离开了大自然呵护,离开了阳光、 空 气 、 水 、 食 物 、 热 量 等 这 些 必 要 的 元 素 , 将 寸 步 难 行 。
我们唯有尊重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绵 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