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二)
( 9 ) 2013 山东卷
14 .阅 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 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 1 )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 分)
【答案】三四两句 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 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三四两句 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 2 )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 分)
【答案】诗人不眠 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 “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 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 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 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 10 ) 2013 四川卷
13 .阅 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 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 注 ]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 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 1 )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主要表达 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 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鉴赏评价)。 首联的“晚岁”指晚年,老年;“不才”是自谦的说法,“华发”“萧萧”与“金罍”相映 照,不平之气暗含其中。颔联用“延东阁”的典故,写自己官卑职微,难以有所作为。于是 只好借酒浇愁,但却深感“寒无意”,道尽了壮志未酬的幽愤之情。
( 2 )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 4 分)
【答案】妙在用三 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 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 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鉴赏评价)。题目已经明确的 “表达技巧”为“对比”,降低了试题难度。只需要指出有哪些对比,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情 感、主题)即可。颈联有三组对比:“佳”与“愁”,“久”与“偶”,“壮心”与“醉中”。 其中,第三组对比稍难。回答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对比的作用,再举例分析,最 后总括。
( 11 ) 2013 天津卷
14 .阅 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 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 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 zh 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 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 分)
(2)“鹏北海, 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 分)
(3)请举一例分 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 分)
【 答 案 】 ( 8 分)
(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 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 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 12 ) 2013 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1-22 题。( 7 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 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 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 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 ( wén )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 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 .这 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 ”一脉相承。( 2 分)
22 .赏 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 分)
【 答 案 】 21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 骨
22 .① 从机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 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 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 13 ) 2013 江西卷
14 .阅 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 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 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 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 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 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 餐秋菊之落英”。
( 1 )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 分)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 节操。
( 2 )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 6 分)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 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 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 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 5 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 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 14 ) 2013 福建卷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6 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 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 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 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 1 )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 分)
【 答 案 】 ( 1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 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 2 )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 分)
( 2 )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 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 活的向往。(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 15 ) 2013 重庆卷
1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鹧 鸪 天 酬孝峙①
[ 清 ]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 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 作者简介 ]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 ( 1636 )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 注 ] 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 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 1 )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4 分)
【答案】容貌病态 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 2 ) 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3 分)
【答案】此句意谓 : 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 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 16 ) 2013 湖南卷
10 .阅 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 分 )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 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 送钓船归。鳜鱼肥。
( 1 ) “ 鳜 鱼 肥 ” 三 字 让 人 联 想 起 张 志 和 《 渔 歌 子 》 “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 ” 句 。( 1 分)
( 2 )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 3 分)
( 3 ) 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4 分)
【 答 案 】 ( 1 )桃花流水鳜鱼肥 ( 1 分)
( 2 )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 “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 分)
( 3 ) 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 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4 分)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 17 ) 2013 安徽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 完成 8-9 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 .两 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同:孤独。 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 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 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 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 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 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 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
9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