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材料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早教界流传甚广, 于是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灌输与其年龄不同步的 知识。20 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 个成为栋梁之才。
材料二德国汉学家顾彬在谈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时说:“中 国当代作家最大的问题之一,我觉得是不知疲倦,写完了一本以后马上写第二本,每年都能 出新作,莫言43 天就能写成一本好几百页的小说。而德国小说家四五年才写一本,托马斯·曼 这样的作家,要写一本800 页的小说至少需要800 天,再修修改改,3 年才能完成。”
材料三国外高铁速度从时速80 公里增加到240 公里大约花了 40年,而中国高铁只用5年时间,便将行车速度从100多公里直接提升到200公里以上。 7·23 动车事故发生后,著名评论员童大焕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你慢些走,等一等你的灵魂》的 文章,其中有一段话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 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本题可用异中求同的方法来审题立意,三则材料涉及的领域 分别是教育、文学、经济,虽说涉及的领域不一样,但都探讨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 看待生活中的“快”。同时也暗含了一个疑问,“慢”难道就不好吗?因此本题的核心问题 是在引导考生如何看待“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并呼唤社会在适当的时候“等一等”!
快和慢,是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快刀斩乱麻”是“雷厉 风行”,“慢条斯理”是“沉着冷静”。快和慢各有千秋,快,能捷足先登,先拔头筹;慢, 可明察秋毫,统筹全局。快让我们不偷懒,不拖沓,不虚度年华;慢让我们不焦躁,不盲从, 不急功近利。真正的快,不只是追求速度,更要追求质量;有意义的慢,不只是缓步前进, 更要为快储备动力。“快中有慢”“慢中有快”,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因此本题可从 以下角度立意:
基础等级
一、联系当今社会现实,批判一味求“快”给社会、人生带 来的危害。
对个体来说,一味求快,不知张弛有度,既累身,更累心, 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变得疲惫和浮躁;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说,对快的追求就是对功 利的追求,人际关系容易变得紧张而冷漠;对物质生产来说,一味追求过快的速度,可能导 致品质下降,造成各个环节发展的不平衡;对精神生产来说,很多本可以更纯粹更伟大的东 西,迫于时间的紧迫、金钱的诱惑,会变成缺乏营养多吃无益的快餐文化、速成科学等等。
二、辩证地看待“快”。
“快”有利也有弊,在我们的生活中,该快则快,但该慢时 一定要慢。心理学家告诫我们:请把追求的脚步放慢一些,请把对利益的索取放缓一些,去 掉三分急切,留住三分轻闲,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就能开心许多。
发展等级
一、分析“快现象”背后的原因。
教育一味求快反映的是人们对人才的渴望,写作一味求快表 现出的是对作品数量的追求,经济一味求快折射出的是快速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国民心 态„„总之,一味求快的社会快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人们急功近利的不正常的心态。这既是 外部世界节奏加快竞争增强对人类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类本身急功近利思想的体现。
二、论述“快现象”的实质。
教育也好,创作也好,经济也好,一味求快的本质是对自然 规律的漠视,在于信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利益就是一切”的价值观,太注重 物质而忽视精神,太在乎结果而忽略过程。因此只有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才能从根源上杜 绝一味求快给社会,人生带来的危害。
三、呼唤人生与社会都应该“等一等”。
工业时代的生活节奏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时间就是金 钱”的理念成了人们心中不落的太阳,炙烤着每个人的心。停下手中的活计,休息片刻也被 认为是奢侈;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身心疲惫,无暇他顾,一旦在工作上慢半拍,就会遭到他 人的嘲讽。可是我们在追赶时效的今日,赢得了时间却失去了生活,停下飞奔的脚步吧,等 一等我们的灵魂,走路需要等一等,做事需要等一等,发展更需要等一等。
【素材金库】
缓慢就是稳妥。
——托·德雷克斯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 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迅
乌龟比兔子更能多讲些道路上的情况。
——纪伯伦
要登高的人,开头时必须慢慢地走。
——英国谚语
王元化的创作
王元化,我国著名思想家,在学术界与钱钟书齐名,素有“北 钱南王”之称。王元化年轻时曾向熊十力问学,熊先生谆谆告诫王元化,做学问要“沉潜往 复,从容含玩”。于是,王元化在做学问上养成了慢吞吞的性格。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 他就从1954 年一直读到1974 年,《论知论分析方法》一文,就是他长期研读黑格尔《小逻辑》 厚积薄发的结晶。王元化不好名利,绝不为功利写作,一篇3000 字的文章,王元化要写半个 月,甚至一个月,文稿反复修改,曾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荣誉奖的《文心雕龙创作》 一书,王元化写了将近20 年。
皮肤病源于“快”
很多人都以为,皮肤病是因为皮肤长不好,所以才出现了问 题。但事实恰恰相反,大多数皮肤病,是由于皮肤生长过快而致。皮肤的代谢周期一般是24 天,但免疫系统的破坏会改变皮肤的正常生长周期,不少皮肤病患者的代谢周期缩短到了 7 天,甚至3 天,最快的只要1 天,快得让人吃惊。因此,旧的皮肤还没有长好,就被新的皮 肤破坏,而新皮肤又被更新的皮肤所破坏,周而复始——皮肤永远无法痊愈。长期以来,皮 肤专家一直都在与这种古怪的“快”现象做斗争,只要治愈了这种“快”,皮肤病就会被根 治,这个“快”是患者与研究者的大敌。
野稻米变为金米粒
越南有一种野稻米,一年四季都在疯长。不用浇水施肥。但 它像许多物种一样,由于生长得过快,机体里囤积了大量的有毒物质,它成了无法食用的废 物。不过科学家发现,只要控制住它的生长速度,让它慢下来,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毒 素就会被它自身排除,野稻米从此变为金米粒。
【高分展示一】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刘洋洋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早教界流传甚广,于 是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灌输与其年龄不同 步的知识。
但是,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磨合期, 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新车在磨合期高速行驶,就会 早衰,该急速行进时,会力不从心。如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 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中国人自古即有“神童情结”,但神童大多未必成才。东汉 孔融,10 岁与士大夫论老子、孔子,长大后当官主政,却弄得民不聊生,最后抛妻弃子独自 逃跑,应验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南朝江淹,少年成名文采风流,几年后文章写得干 巴巴,落得个“江郎才尽”的名声。
北宋方仲永,5 岁无师自通能作诗,20 岁却“泯然众人矣”, 徒留“伤仲永”。如今,就连风靡一时的中科大少年班,培养出的“中国第一天才少年”宁 铂,最后也在2002 年出家为僧。
傅聪三四岁时就已能感受音乐的强大吸引力,但直到17 岁才 立志终身投身音乐。傅聪坦言“从未做过一夜成名的明星梦”。他19 岁以后在国际比赛上拿 了奖,父亲傅雷还一直劝他“不要一直埋头练琴,宁可多去森林里散步思考,去博物馆和美 术馆吸收营养„„”
2005 年,10 岁的张炘炀以510 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 院,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008 年夏天,13 岁的张炘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 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2011 年,16 岁的他成了最小的 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2011 年 10 月,央视“看见”栏目对他进行专访时,他先是 要求父母全款给自己在北京买房,并且声称这样做只是“希望活得有尊严”,继而直指“白 领对北京毫无建设”。
火箭升空加速时,航天器里的人会有严重的压迫感,这是速 度带来的后果。张炘炀十六年来,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赶超他人,内心也必然承受着巨大压力, 他的成绩,挣扎,狂妄和脆弱,都是这种压力的后果。
解放孩子们的手吧,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吧, 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吧,让他们自由去想。还孩子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发展 他们自由自在的天性。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 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此大智慧也。
【点评】
20 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 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是他们或他们的父 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他们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 贻笑大方。那么,到底哪里是孩子们的起跑线?百米赛和马拉松赛对起跑的要求一样吗?为 什么中国的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却输在终点?到底哪些东西才是最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 上的„„这些问题,不值得社会、学校、家庭深思吗?本文用大量的论据回答了这些问题, 说理完整,语言老道,可见作者非凡的思考能力。
【高分展示二】
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
雷思源
印第安有谚语云:“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走得太快 的人反而容易弄丢自己的心。不如停一停,放慢匆匆的脚步。”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生活的节奏的确越来越快了,从 柴火烧饭到电磁炉料理,从飞鸽传书到电子邮件,从徒步单车到汽车飞机„„快,似乎是人 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白领们一回到办公室就要开始紧张的工作,学生一靠近书桌就要马不停 蹄地学习,连农民一下地也要刻不容缓地劳作、赶农时„„
可是,激素催长致癌蔬菜,赶工期导致豆腐渣工程,高强度 工作使白领过劳死„„因“快”而起的灾祸屡见不鲜。应“文化快餐”而生的作品被批评没 营养又低品位,“速成”的外语蹩脚得让人难堪„„
原来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才能品 出味儿。就像功夫茶,一遍水下去,是喝不得的,那是洗涤茶叶上的微尘的。只有到第二遍、 第三遍,茶叶经过沸水的洗礼,在沉沉浮浮之后慢慢舒展开来,那时,清香四溢,唇齿间茶 香萦绕,这才是品茶的绝佳时机,才有可能品出茶之韵,茶之魂。
自古带兵打仗,讲的是“兵贵神速”,可是司马懿却慢慢腾 腾地拖啊拖,哪怕是诸葛亮送去妇人的衣服,司马懿也只是微笑着问诸葛亮每天吃多少饭, 休息了多少时间。诸葛亮求快胜,司马懿却偏偏慢慢来,最后的结局谁都知道:诸葛亮累死 了,司马家的后代得了天下。
太极拳,慢悠悠的,可是好多快拳高手败于太极拳师手下。 这便是张三丰几十年武术的最高境界。
所以“慢”成就了司马懿和张三丰,慢不仅是一种智慧,更 是一种坚守,一种心境。
一本《本草纲目》写了20 年,一部《资治通鉴》写了19 年, 一本《红楼梦》写了10 年,慢慢磨出来的东西才是精品。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辛弃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种不紧不慢的悠闲心态,现代 人岂能感受得到?
停下脚步吧,寻一处桃源,沏一壶清茶,从容地坐下,敬领 “日三省吾身”的古训,听耳畔昆曲婉转荡人心,赏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任东 风融日消解心头的熙攘纷杂,凭清溪流水洗涤沾染浮尘的心境,以期心灵的从容与淡定。唯 “二句三年得”,方使人“一吟双泪流”。只有慢,才能使我们剔除浮躁求得真意;只有慢, 才能使人体悟人生真谛。
请停一停,给心灵以小憩的时间;请停一停,给情感以宣泄 的空间;请停一停,给灵魂以思索的机会。
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
【点评】
本文开篇引用印第安人的谚语鲜明地提出观点:“请停一停, 等待灵魂的脚步。”接着列举生活中各种一味求快的现象并予以批判,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对 “慢”的论述,并用司马懿、张三丰、《本草纲目》、孟浩然等论据加以论证,最后再次强调 等一等的重要性。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论据充实,论证完整,堪称佳作!